“‘双减’政策出台后,学生的负担减轻了许多,但减负不等于减质,家庭教育要相应跟上。”1月16日,省人大代表黄宁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去年以来,针对中小学生教育问题的“双减”政策和家庭教育促进法接连出台,孩子的学业在松绑,可支配的时间更多了。同时,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长也面临更大考验。“家庭教育促进法能否助力‘双减’政策落地?校外培训机构按下暂停键,家庭教育又该如何应对孩子的学业问题?家长的焦虑、期望、忐忑、迷茫,该如何予以指导?”黄宁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黄宁发现,新政实施后,不少家长一度表现出不安甚至质疑,但他们又主动在观望焦虑中开始自行补位,千挑万选买齐各类复习资料,让孩子自学。此外,还有一部分家长选择了“躺平”,等待学校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在家庭教育中缺位。“虽然出台了家庭教育促进法,但还需要持续用力破除一些落地‘梗阻’。”黄宁说。

针对“双减”落地难、家庭教育还需补位的问题,黄宁进一步建议:一方面要多平台、多渠道、多形式,面向家长做好政策宣传、观念引导、答疑释惑。另一方面要持续完善家校社联动机制,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要充分利用社区(村)家长学校、网上家长学校,发挥好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社区等阵地作用,加大家庭教育理念、方法及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力度,协同推动育人共同体建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