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黄县农业农村局坚决贯彻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产出来”“管出来”要求,完善监管机制网络,创新监管方法手段,抓产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特别是2020年以来,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提升行动和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创建为契机,狠抓农业系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积极倡导诚实守信,有效惩戒失信行为,较好地促进了产地农产品生产水平向高质高效发展。截至目前,内黄县已建立农安信用监管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全县信用体系监管队伍达928人,出台了《内黄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管理办法(试行)》,建立了农业生产主体信用档案1127家,在全县39家“三品一标”企业开展农安信用评价及结果应用,推行了黑名单制度,全年农安信用专项经费达20万元。

制定农安信用管理制度制度是开展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自2014年起,在县、乡、村、基地三级四层中全面推广质量安全承诺制度,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2016年,依托内黄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公布了《内黄县企业信用评价规则》;2021年,开始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与农业项目扶持、农业品牌推选、农产品认证、农业展会等‘4挂钩’”,研究起草了《内黄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管理办法(试行)》(送审稿),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将尽快印发实施。通过管理制度和政策引导,进一步落实了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主体信用责任,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强化生产主体信用管理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管理纳入内黄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大数据管理平台,统一规划,数据共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重点对象信用档案,现已实现全县规模涉农主体档案的电子化。2020年把合格证电子信息化系统纳入全县追溯平台第二期大数据系统管理,结合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的试行,深化内黄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

推行信用分类分级监管在“三品一标”企业开展农安信用试点探索,将企业的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两个领域作为信用体系建设监管的重点,利用信用信息对企业主体进行分级分类,实行对信用等级评定优的企业优先进行“三品一标”认证升级、对信用等级不够的企业不再进行“三品一标”续证的奖惩监管措施,加快推进农安信用体系建设。按照“边研究、边试点、边推动”的思路,组织农安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不断加强理论研究和局部试点探索,将农安信用工作融入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县、乡、村三级合力,形成符合内黄实际的好经验好做法,达到以信用促质量、以信用促品牌、以信用促效益的目的。

开展信用科学评价和推广应用内黄县在已建立的主体信用档案以及有关数据基础上,依据《内黄县企业信用评价规则》规定的信用等级划分和评价方法,对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全覆盖、标准化、公益性的信用综合评价,对星级企业给予在“内黄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进行公益宣传的扶持政策,加大信用评价结果的运用力度,并推动将其作为审查主体资格、审批行政许可事项、下达财政支持项目、制定分类监管措施等的必要条件。运用大数据、智慧监管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服务和监管,通过在企业悬挂农产品质量安全公示栏,建立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上墙”、投诉举报奖励、农产品质量安全守信褒奖和失信惩戒等系列制度,强化经营主体和行业的诚信责任,布局完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乡、村三级信用体系。

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内黄县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宣传培训工作,规范农安信用管理的业务流程。充分发挥农安信用“双随机”监管的作用,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红黄黑”榜,推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和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农安信用评价及结果应用。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奖惩联动机制,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并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农民丰收节等活动,加大诚信教育宣传力度。引导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树立企业诚信文化理念。利用中国食品网、安阳日报、内黄融媒等多种媒体资源,多渠道宣传农安信用体系建设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构建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让诚实守信的意识和观念深入人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