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后,给予6个月的渐退期;家庭医生签约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护理等个性化服务……记者5月19日了解到,《山西省“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开始实施,我省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残疾人民生保障水平。

丰富残疾人就业创业渠道

在完善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制度方面,合理认定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实现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情况联网认证“跨省通办”。对通过政策支持脱贫或就业救助、自主创业等解困的低保对象,在核算其家庭收入时,扣减必要的就业成本,并在其家庭成员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后,给予6个月的渐退期。

丰富和拓展残疾人就业创业渠道,建立残疾人就业奖励制度。扶持残疾人通过文化艺术创作、电子商务等形式实现就业创业。建立残疾人就业辅导员制度,开展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残疾人职业技能、就业技能、岗位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建立高校残疾人毕业生数据库,开展“一人一策”就业服务。推进市县两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将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未就业持证残疾人,纳入就业援助范围。

残疾人可享长期照护服务

我省大力发展残疾人照护和托养服务,建立残疾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引导志愿服务,对社会救助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提供必要的访视、照料服务,提升对残疾人特困对象的照护服务能力。

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逐步扩大补贴对象覆盖面,做好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工作。将符合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纳入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并向困难家庭残疾儿童开放服务,加强残疾孤儿、事实无人抚养残疾儿童医疗、康复、教育等服务。将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中的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和三级智力残疾人、三级精神残疾人,纳入单独申请低保的范围,实现社会救助政策与残疾人帮扶政策相衔接,逐步扩大残疾人救助面。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实施医疗救助,强化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的互补衔接,减轻医疗费用负担。

推进残疾人家庭医生服务

我省将加强残疾人健康状况评估调查,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全面推进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按照协议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和康复护理等个性化服务,推广居家康复、机构康复、医院康复相结合,提升康复服务精准度和覆盖率。逐步将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内容,纳入家庭医生培训内容。

推广安全适用的基本型康复辅助器具,探索将符合国家医保报销政策的基本治疗性康复辅助器具,纳入支付范围。探索培育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货币化补贴试点,推动建立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货币化补贴制度。鼓励社区开展康复辅助器具租赁、回收、维修等服务。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