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生态中的旗舰物种,更是南京人心中的“微笑天使”。5月9日下午,由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南京皓安环境监测有限公司等联合在南京下关滨江风光带举行江豚保护应急演练,进一步提升对搁浅江豚的科学救助能力。
江豚搁浅的现象,往往是其疾病、衰老,发生打斗或寻找走失幼崽所导致。作为高智商的水生哺乳动物,江豚的胆子比较小,容易受到惊吓。因此对于搁浅江豚的救助,更需要一套科学的处置。
“我们在水上工作平台上游200米左右发现了一头搁浅江豚,江豚右鳍有破皮,受轻伤,已经对现场进行了隔离警戒,现场江面上目前还没发现其他江豚活动迹象,请你们安排救助人员抓紧赶到我们施工现场,帮助我们开展江豚救护。”“收到,我们马上赶到现场,请对受伤江豚进行妥善看护,不要再让它伤势恶化。”演练模拟中,江豚观察员发现受伤江豚搁浅,立即上报并启动应急预案;江豚应急救助小组迅速赶往现场施救,同时汇报给市公建中心和江豚保护区管理单位;救助单位在专家和管理单位领导指导下对江豚进行搬移、救助和软释放。
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为最大程度减少对保护区长江江豚的干扰和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区对施工审批进行严格限制,对因民生工程确需在江豚活动区施工的项目,要求编制专题报告,根据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要求,落实避让、减缓、补偿、重建等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并在稳定运行一定时期后对其有效性进行周期性监测和回顾性评价,提出补救方案或者改进措施。要求施工人员开展相关救护培训和救护演练,以提高江豚受伤等突发情况时江豚救护水平,最大程度来保护江豚。
本次应急演练现场紧邻南京建宁西路过江通道施工平台。项目责任单位南京公建中心现场负责人介绍,为确保盾构隧道穿越长江南岸大堤时堤防的稳定性,需要搭建水上施工平台对大堤进行加固,目前加固工作即将完成。为最大程度的减少施工期间对江豚活动的影响,施工单位采用MJS工法桩工艺,该工艺相比较传统工艺不仅加固效果好,施工噪声、振动小,而且能将喷浆切削后的土体与多余浆液通过内部管路吸取上来,无泥浆外溢。水上作业时,在钻杆外围安置护筒,钻杆在护筒内进行喷浆,保证泥浆不会外溢入长江。
施工期间,细化施工方案,优化施工工艺和施工时序安排,进一步压缩涉水施工工期,将水下施工对水体的扰动降到最低。合理布置施工现场,选用低噪声设备和施工工艺,最大程度的降低噪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强江豚观测力度,施工区域周边发现江豚活动后,立即停止施工,确保江豚离开后,方可继续施工,严禁发生江豚损害事件发生。
南京师范大学高级工程师徐信荣,市民如果发现有江豚在长江边搁浅,应当第一时间报警,同时要与搁浅江豚保持距离,不要接触江豚,不要吵闹,避免江豚受惊出现应激反应。
根据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等单位提供的观测数据,目前南京江豚保护区内的江豚活动基本稳定,种群数量稳中有升,今年春季以来多次发现怀孕母豚,南京活动的江豚家族再添新丁。市民可在下关滨江中山码头、火车公园、以及江心洲北岸等地近距离观赏到江豚活动的身影。(记者 张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