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31)日上午,重庆市政府新闻办在市新闻发布厅举行“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新闻发布会”。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从会上获悉,渝中区、九龙坡区成功入选国家首批21个城市更新试点城市,重庆将以此为契机,力争打造一批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城市更新样板项目。
市级试点示范项目有望突破100个
据市住房城乡建委副主任杨治洪介绍,2020年,重庆入选全国第二批36个城市体检样本城市。两年来,重庆坚持问题导向、民生导向,开辟“建机制、强保障、筑体系、扩影响、查病灶、抓应用”六步工作法。
今年,重庆组织开展城市更新专项体检试点,探索建立“摸家底、纳民意、找问题、促更新”的城市体检成果运用模式,创新建立“边检边改”工作机制,推动百姓关心关切问题限时销号解决。
重庆城市更新工作持续改革创新,各区县陆续成立城市更新领导机构,并依托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实践探索。其中,渝中区探索更新项目消防审批模式改革,已成功解决山城巷、鹅岭贰厂等城市更新项目消防审批难题。
目前,重庆31个市级试点示范项目已完成投资116亿元,渝中区十八梯、南川区东街等8个项目陆续分期进入投用阶段,今日北碚区金刚碑项目也正式开街试运营。
重庆正在抓紧组织调整和增补一批试点项目,市级试点示范项目有望突破100个。其中,渝中区戴家巷项目集传统风貌、崖壁步道、江岸江线等于一体,烟火气与文化味相得益彰;沙坪坝区金碧正街项目,坚持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大型实景演出剧目《重庆·1949》正式公演。
“重庆将因地制宜探索城市更新的工作机制、实施模式、支持政策、技术方法和管理制度,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逐步推广,力争打造一批在全国范围具有影响力的样板项目。”杨治洪说,接下来,市住房城乡建委将加大对其他区县指导力度,积极申报国家第二批试点城市和试点项目,争取将重庆经验融入全国性政策技术体系。
以城市更新激发城市发展动力和再生活力
九龙坡区作为老工业基地和人口集聚地,城市陈旧度高、产城融合面广,造就了厂区与城区、商业区与居住区、新建城区与老城区交织的城市形态,成为重庆工业老城的经典缩影和典型代表。
在九龙坡区东部区域88平方公里中,典型老旧小区、老旧商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四老”区域面积占近三分之一。如何推进城市更新工作?九龙坡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李顺介绍,立足老旧小区、老旧商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四老”更新,突出抓好精准选题、精准聚力、精准示范“三个精准”,以城市更新激发城市发展内生动力和再生活力。
九龙坡区目前已启动和实施了四类示范项目:启动城中老厂生活区产城化更新,民主村片区引领打造“商圈新纽带,居民新家园,创业新天地”;启动老校区产教化更新,美术半岛艺术家群落注重融入“艺术融入生活”理念;启动老商业区升级化更新,建筑设计产业园以共建山城设计中心驱动产城融合;开启老小区多元化更新,在红育坡老旧小区探索全国首个采用PPP模式实施的城市更新项目,目前更新项目已建成并初见成效。
据九龙坡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新闻发言人刘世莉介绍,接下来还将从城市社会功能、生态功能、产城融合等方面进行完善。比如以“两江四岸”治理提升为抓手,创新实施2.2公里“两江四岸”九龙滩消落带生态修复约150亩;在九龙坡区东部城区优选塑造特色街区21个,重点打造九龙意库、五洲书店,保护修复抗战兵工遗址馆和铜罐驿大英雄湾村等文化遗存,精耕细作九龙坡城市文旅品牌。
探索产城景、文商旅城融合发展特色路径
“渝中区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迎来了新一轮重大发展机遇。”渝中区委常委、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黄孝明在发布会上说到。
近年来,通过分类推进整体更新、综合整治、风貌保护,渝中区对部分价值不高、质量较差的非历史地段、建筑进行改建、抽疏,重点推进挑花刺绣厂、八县办等整体更新项目。
以微更新、微整治为主,有序推进800多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加快解放碑—朝天门商圈提档升级,激发印制一厂等工业遗产活力,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优化升级两江四岸、山城步道等公共空间。
以保护修缮利用为主,精品打造湖广会馆等3个历史文化街区、十八梯等9个传统风貌区、枇杷山等7个山城老街区,精心实施149处文物、42处历史建筑保护修缮。
此外通过城市更新,渝中区还积极探索产城景、文商旅城融合发展特色路径。一方面,加速集聚新金融、新商贸等要素,重点打造解放碑—朝天门世界知名商圈,着力建设总部经济引领地、国际消费目的地、巴蜀文化体验地、国际交往承载地;一方面,立足渝中独特的人文本底、山水本色,通过城市更新植入文化创意、休闲体验等新功能、新业态,依托街区、江岸、崖壁、步道、人防洞穴等精品打造50余个特色消费场景,做靓贰厂文创公园等6大夜间消费地标,推动城市形态与城市风貌、业态品质协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