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的第二年。记者从7月13日举行的示范区制度创新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示范区聚焦“8+1”重点领域,推出18项具有突破性、首创性的制度创新成果,集中在规划管理、生态保护、项目管理、要素流动、公共服务和体制机制等重点领域。
一张蓝图管全域,一个主体管开发。为统一规划管理,示范区形成了长三角一体化跨省域共投共建机制,成立了长三角第一家由三省市同比例出资、同股同权的市场主体——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新发展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新公司),并由长新公司与三峡集团合资成立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水乡客厅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目前,示范区正在制定水乡客厅三年重点建设项目清单,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忠伟透露,一批重点项目将于今年10月底前开工。
“环境共保联治”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应有之义。上半年,示范区首次针对太浦河、淀山湖、元荡、汾湖等跨界水体及其周边重点区域的不同功能要求,建立统一的精细化管控机制,改善示范区水生态品质,增强污染物防治水平。苏州市吴江环境监测站副站长黄荣华说:“通过联合监测,可以进行三地间的数据互认和结果比对,共同治理这片‘跨界’水域”。此外,两省一市各扬所长、通力合作,发布了固定污染源废气现场监测、环境空气质量、挥发性有机物走航监测等首批生态环境统一标准,并在示范区先行先试这3项环境空气检测领域标准。
示范区内“要素流动”日益加快,“公共服务”逐渐互通。一个显性的标志是——“示范区内的省道收费站都已被取消。”张忠伟介绍,首批纳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券服务的机构已达615家,服务资源25000余项。目前,示范区内已有104家企业申领科技创新券,总金额约3000万元。此外,推进支付一体化和同城化。记者在工商银行上海长三角示范区支行的E-CNY跨区域税费缴纳窗口看到,示范区纳税人金先生凭借银行端查询缴税凭证,通过扫码支付实现苏州吴江地区的税费缴纳,整个流程十分便利,不超过五分钟,且免手续费。
据悉,示范区推出以社保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机制,目前已覆盖215万示范区常住居民,已实现示范区内图书馆通借通还、旅游景点入园优惠、跨省公交刷卡乘车等便民服务。通过“跨省通办”综合受理服务机制,让数据在省际多跑腿,企业群众少跑腿,在两区一县同步启用示范区“跨省通办”综合受理服务窗口,纳入三地所有权限内全部民生事项。截至目前,上海市青浦区1173项、江苏省吴江区1398项、浙江省嘉善县1306项已接入通办事项。(记者 王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