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平均浓度2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8.1%,同比上升4.1%……这是吉州区近日公布的一组喜人数据。数据表明吉州区创新推出“四通四及时”工作法取得成效。

线索直通,及时发现问题。“彭家村附近水塘漂浮白色污水,可能附近的糯米粉厂出现问题,麻烦你们来查一查。”去年12月初,樟山镇村民刘某军拨通了“12345”政府服务热线。接到举报后,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吉州大队迅速展开调查,并责令相关企业整改。开启线索“直通车”,排查问题无死角。截至目前,该区共受理环境投诉举报77次,检查污染企业300余家,发现问题92个,办结92个,处理率达100%。

责任贯通,及时交办问题。3月初,该区香榭丽都小区居民反映,楼下早餐店油烟扰民。次日,小区物业管理人员与城管执法人员一同来到现场,立即要求店家进行整改。据悉,该区新建立的环保监管员领办、生态环境部门主办、镇街与部门联办“三办”机制,贯通责任“连接点”,推动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驶入“快车道”。贯通责任“连接点”,问题交办无积案,今年以来,吉州区移送了生态环境问题线索20余件,涉及林业、农业、水利、住建等多个部门。

处理畅通,及时整改问题。“没想到两个月时间,变化这么大,山清水秀!”近日,站在长塘镇官溪水库大坝上,村民罗发来感慨道。官溪水库因长期外包养殖,造成周边生态环境恶化。去年下半年起,区领导牵头抓,关闭周边非法养殖,切断污染源,有效改善了水库水环境。官溪水库的变化是吉州区立行立改生态环境问题的见证。今年来,吉州区坚持立行立改、举一反三,将群众反映的生态环境问题,建立责任清单,健全督察督办机制,高标高效抓好问题整改,确保整改到位、干净彻底。

信息互通,及时反馈问题。吉州区按照全过程、全链条的要求,建立生态环境问题信息发布、反馈、销号制度,加强上下、左右、内外沟通联系,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工作无缝对接。该区严格按照按期回复反馈、限期完成销号要求,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切实提高群众满意率。过去一年,全区回访生态环境投诉举报问题77个,回访率达100%。

为全面推行“四通四及时”工作法,吉州区将其作为一项重要改革内容,纳入年终考评体系,以此汇聚各方力量,加快推动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记者范小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