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江蜿蜒而下,翻山地、越丘陵、穿盆地,在铜锣入峡,滋润出一道美丽的回水湾——郭家沱。郭家沱街道地处重庆市江北区南大门,位于北岸之滨腹地,依山傍水、林幽泉静,民风淳朴,是一个典型的军工与社区共建型街道。在80余年军工制造与城镇化的变迁中,街道历经厂区变街区、职工变市民,如何破解厂街共建型街域治理成为街道党工委近年面临的新考题。

近年来,郭家沱街道以落实“四个率先”凝聚奋斗共识,以践行“两眼向下”汇聚奋进力量,以提升治理延展性的共建为基盘、以扩大人民参与性的共治为关键、以增强城市柔韧性的共享为目的寻求最优解,坚持党建、机制、文化、服务“四引领”,实现政府治理同文化繁荣、社会调节、居民自治“四协同”。

民主共商

以“百姓能动”撬动末梢联动性

“过去咱们这儿常有生活污水乱排、占用公共区域种菜养殖、电线私搭乱建的现象;如今环境整洁了,电线入地了,生活环境跟以前比有了天壤之别。”郭家沱街道锣旗寺社区居民李明芬欣喜地说着社区的新变化。

老社区焕发新活力,还得从“百姓管家”议事协商说起。随着城市能级提升,街道面临着发展体制“多头”、社会环境“多元”、民生改善“多艰”、人口老龄化率“过高”等治理顽疾。

面对群众对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的期盼与呼声,街道采取“自下而上商量办”,2012年,首批50名“百姓管家”试上岗,由此开启在治理末梢由群众当家的自治探索。在此基础上,2014年在锣旗寺社区继续推出“百姓管家”议事协商机制,由居民志愿者中推选出的“百姓管家”协助社区开展居民诉求收集、沟通联络、问题处理等工作,助推社区居民自治互助。叶永祥便是最早推优上岗的“百姓管家”之一。

叶永祥是长望集团(原望江工业)的退休职工,是一名老党员。由于身兼多重身份,叶永祥的“百姓管家”当得风生水起,也产生了示范带动效应,越来越多的党员群众、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加入到“百姓管家”的行列中来。

2020年8月,辖区居民提出诉求,想着能有一片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户外休闲健身场地。

“百姓管家”了解到群众诉求后,召集居民代表展开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龙兴号码头一带可以打造出来供居民休闲娱乐。群众的呼声通过“百姓管家”传到了街道,街道经过现场研判、集体研讨,不久后开始启动改造。如今,龙兴号码头已从曾经的闲置地蝶变成鸟语花香、休闲设施齐全的“望江”热门打卡地。

以党建引领推动小区治理和物业服务提档升级,帮助居民调解矛盾、改善生活……在具体事务的解决中,“百姓管家”议事协商逐步推出了找事、议事、理事、和事、监事“五事”平台,让“社区事”变成“家家事”,8年时间解决民生问题1320余件,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院、中事不出社、大事不出街、矛盾不上交、就地能解决”。近十年时间,“百姓系列”实现了从“首创地”到“示范区”的转变,成长为活跃在街域治理一线的明星队伍。

干群共建

以“党员定制”提升治理延展性

“现在的窗口服务越来越人性化了,提前电话了解准备好资料,一来就能办好,太方便了!”近日,前往街道办事大厅办理个人业务的市民胡敏英说起前不久得到的帮助,连连点赞。

原来,因工作需要,胡敏英需要回户籍地开具相关证明。但由于时间紧,担心办不成事的她便拨通了咨询电话,提前咨询了办事流程和所需材料,开具证明的事也很快得到了解决。

“让服务上路”代替“让群众跑路”。今年以来,郭家沱街道以党建引领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围绕群众思想认知的困惑点、利益冲突的交织点、现实矛盾的多发点,开通了“一门受理”微服务通道,居民可以直接通过电话咨询、网络预约等方式享受便捷服务。同时,针对高龄、残疾等特殊群体提供了志愿者代办、上门办理等“一对一”定制服务,群众不出门也能办好事、办成事。

目前,郭家沱地区参加基层服务活动的在职党员人数超600人,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事项近900件,在与民共情、为民分忧的“微服务”过程中打通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多元共治

以“文化浸润”扩大全域参与性

“我是这儿土生土长的人,守护这片山林就是守护我们自己的家园。”这个夏天,郭家沱街道的30名群众自愿组成了摩托车巡山队,来自琏珠社区的黄通灵就是其中一员。

郭家沱街道有森林面积556公顷,荒坡面积1133公顷,摩托车巡山队每人配备灭火器等灭火装备和防护服,按照地域划分为3个片区,3个班次,24小时不间断巡逻。

天气炎热,队员巡逻一个片区需要30分钟,守一个班次就是8个小时,但却没有一个人中途退出。

当被问到为什么会自愿参加这个巡山队,大家表示,源于志愿精神早已成为根植于郭家沱居民内心的文化基因。

一个榜样,一面旗帜;一群好人,满城春风。在郭家沱街道,奉献互助的志愿服务精神引领文明新风尚,崇德向善的“好人文化”蔚然成风。

“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郭家沱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现有注册志愿者8298名,占常住人口数量近1/2,每2人中就有1名注册志愿者,12支志愿服务队常年活跃在辖区社会治理的各个领域。

同时,街道的文化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特别是老年体育活动受到市老体协多次高度赞誉和经验推广,“志愿+文化”双载体凝聚居民、牵引参与,有效激活了群众正面参与社会治理的新能量,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推动社会善治。

成果共享

以“心愿圆梦”增强城市柔韧性

在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郭家沱街道在辖区内多个重点场所创新设置“心愿箱”,长期、广泛收集居民群众“心愿”,通过居民许愿、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派单、相关主体单位承办和群众评价,把解决居民群众诉求作为基层治理的务实举措。

一年多来,郭家沱街道“心愿箱”收件639个,派件639个,回件623个,解决率97.49%,这一串数字的背后,是民生问题的解决、社会矛盾的化解、基层治理水平的提升,也是发展成果共享的生动实践。

笔者手记

军工老街的“逆生长”

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社会治理水平的试金石。十年来,郭家沱长江大桥开工建设、三横一纵进入建设准备、4号线2期建成通车……郭家沱这个军工老街摘掉了“交通末梢”旧帽迎来“逆生长”。十年来,成功获批纳入全市首批103个旧改示范点、飞岚垭社区党建阵地投用、锣旗舫文化服务中心靓丽重生、旱河湿地公园建成开放……这座军工老街办成了几件“民生大事”实现“焕新颜”。许多居民说“生活在这里,幸福感很强”,其实,社会治理关键是“人”,以协同善治实现了“管人”向“人管”转变,守住了“一方净土、一方平安”,律动着“老街新生”的强劲时代脉搏。

如今的郭家沱,“人、城、景、业”和谐统一,“山、水、林、泉”相得益彰,互帮互助蔚然成风,好人好事层出不穷。相信不久的将来,这里必将崛起一座城市旧改与工遗转化交相辉映的新典范、军工文旅与原生本底相辅相成的新地标、好人文化与志愿精神相得益彰的新高地。(通讯员 钱秋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