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

解读

根据央行答记者问,我们这么理解:

1、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此次降准是货币政策常规操作,释放的一部分资金将被金融机构用于归还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还有一部分被金融机构用于补充长期资金,更好满足市场主体需求。不搞大水漫灌,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2、为什么没有定向降准,而采用全面降准

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除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外,对其他金融机构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考虑到参加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考核的大多数金融机构都达到了支农支小(含个体工商户)等考核标准,政策目标已实现,有关金融机构统一执行最优惠档存款准备金率,这样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利好的领域

1、金融机构

银行、保险、券商等,特别是银行。根据央行解读,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2、地产

降准将有效缓解地产行业当下的危机,降低该行业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的概率。

3、基建

在9月6日开幕的2021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刘鹤副总理表示要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这次降准也能也为这种建设助力,特别是新基建,与新能源、信息技术革命关联的新基建。

4、中小企业

降准说明中,特别提到了“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对中小企业和实体经济助力明显。

5、蓝筹股

降准降低了债性资产的配置价值,提升了股性资产的配置价值,特别是高红利、稳定收益的蓝筹股的配置价值。

投资方略

降准继续增强我们在权益资产的配置信心,当下仍是逐步增加权益资产的时间窗口。

(文章来源:中信建投财富管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