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宣布退出全球13个市场的个人/零售业务后,当地时间11月8日,花旗集团(以下简称花旗)发布声明表示,预计在缩减韩国零售银行业务的同时计入12亿至15亿美元的支出,花旗预计将在2021年剩余时间和2022年逐步确认这些支出。
包括自愿解雇福利和相关成本的支出将对花旗2021年剩余时间和2022年全年的业绩构成压力。
“即使产生这些费用,我们相信,清盘工作表明花旗在实现战略更新方面继续取得进展,并支持其先前宣布的退出亚洲和欧洲、中东和非洲13个市场的消费业务的财务和商业目标。”声明称。
对此,花旗首席财务官Mark Mason在表示,就韩国而言,考虑到未来运营成本的降低和随着时间的推移释放出大约20亿美元的分配的有形普通股,结束零售业务的经济效益要比继续运营该业务更具吸引力--甚至包括自愿退休计划的成本。
在此前,于当地时间10月25日发布的声明中,花旗宣布,虽然其在8月份签署了一项出售其在澳大利亚业务的协议,但花旗集团的董事会周五批准了韩国的清盘计划,将关闭其在韩国零售银行业务,预计将在未来几年里产生“巨大”费用。
尽管花旗选择缩减在韩国的零售业务,但其表示,仍预计退出13个零售业务将增加资本,并允许逐步释放约70亿美元有形普通股权益。声明指出,其中约20亿美元与花旗在韩国的计划有关。“根据逐步缩减计划,花旗预计到2023年底将出现大量逐步缩减和相关支出,包括与自愿终止合约福利相关的现金支出和相关支出。”
“这是花旗采取的战略行动的一部分,即把全球零售银行业务在亚洲和欧洲、中东和非洲的业务重新集中在四个财富中心--新加坡、香港、阿联酋和伦敦,并寻求从这两个地区的13个市场的零售特许权中退出。” 根据10月份的声明,即使在清盘的情况下,从这些零售特许经营权中退出也会增加资本,并且仍有望在一段时间内释放大约70亿美元的分配的有形普通股,其中20亿美元与韩国的清盘有关。
对于剩下的11个市场,花旗目前仍在考虑出售。花旗称,在这些地区的其余消费市场中,花旗正在寻求包括零售特许权销售在内的各种选择,重点是为其员工、客户和股东取得最佳结果。与潜在买家的对话仍在继续,众多竞标者都有强烈的兴趣。
“花旗在战略更新方面继续取得进展,使我们能够在一段时间内增加回报给股东的资本。” Mark Mason说,在亚洲和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花因花旗在这方面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和有意义的增长潜力,旗将把资源集中在回报率更高的机构业务上,并在财富领域加倍努力。
当地时间4月15日,花旗在发布季度报告中同时表示,计划将其在亚洲、欧洲、中东与非洲地区(EMEA)的全球零售银行业务挂牌出售,今后会专注于这些地区的财富管理业务。而零售业务今后会集中在新加坡、香港、阿联酋和伦敦四个中心。
受此影响,花旗在澳大利亚、巴林、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波兰、俄罗斯、台湾、泰国和越南的零售银行业务均将退出。不过,花旗随后追加称,因这些市场对花旗的而言仍具重要性,其机构客户集团将继续为这13个市场的机构客户提供服务。
对于调整原因,花旗首席执行官弗雷泽(Jane Fraser)解释称,“我们一直不断调整及更新战略。因为目前我们决定将花旗财富增加一倍,所以花旗将只在新加坡、香港、阿联酋和伦敦运营我们在亚洲和EMEA地区的零售银行业务,从而使得我们能够通过这2个重要中心以获得财富管理业务的强劲增长及诱人回报。”
“虽然其他13个市场都有优秀的业务表现,但并无规模竞争优势”,弗雷泽补充,“我们相信,面对回报更高的亚洲财富管理机遇,花旗的资本、投资资金及其他的资源得到了更好的配置。在我们努力为股东带来更多回报的同时,也会继续公开花旗所作出的相关战略决策。”
目前,花旗自今年以来已对零售银行业务进行的第二次全面调整。2021年1月,花旗表示,将把原先属于机构客户业务之中的财富管理业务纳入其全球个人银行业务。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