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带着“大辫子”的无轨电车在BRT1号线上开始试运行,这也标志着山东泉城绿色现代无轨电车公交示范项目取得重大进展。
20日下午,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来到位于二环西路高架桥下的BRT站台现场,体验乘坐“大辫子”公交。记者看到,新型无轨电车不依赖于固定轨道行驶,装备有动力蓄电池、超级电容器的双动源无轨电车,可在没有架空接触网的路段实现离线行驶。同时,能够使用再生制动把动能转化为电能回馈接触网,更加节能环保。
双动源设计,边走边充电
济南无轨电车开启新篇章
无轨电车素有“绿色公交”之称,是一种通常由架空接触网供电、电动机驱动,不依赖固定轨道行驶的道路公共交通工具。
一上车,记者发现新型无轨电车车厢高度较低,上下车比较方便。原来,该车采用了低入口的设计,车辆的轮胎高度小于260mm,方便乘客一步蹬乘上下车,也提高乘客上下车的效率。
在乘车体验中,相较于传统的无轨电车,新型无轨电车乘坐起来更为平稳。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车辆采取空气悬挂,整个车厢放置在六个橡胶气囊之上,相比于钢板弹簧的悬架,乘坐起来更舒适。
“上新”的设计还不止这些。在车辆入口处,投币箱和扶手杆采取不落地的设计,加宽了乘客上车的宽度。同时,增添了母婴座椅,轮椅导板和残疾人区。在车底部加装了采暖器,改善冬季空调制热较慢的情况,提升冬季取暖效果。
“传统无轨电车的受电杆脱线则会失去动力,现代无轨电车是装备有动力蓄电池、超级电容器的双动源无轨电车,可在没有架空接触网的路段实现离线行驶。无轨电车正常运营时车辆由接触网连成系统,在车辆制动时,可以使用再生制动把动能转化为电能回馈接触网,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具有更加节能环保、舒适卫生的特点。”现场,济南公交技术建设部副部长刘珂介绍说。
刘珂介绍,在车辆动力性方面,新型无轨电车采用双源驱动,车辆配备140千瓦时的大容量车载电池,无线行驶距离达到60公里以上,提高了无轨电车的道路适应能力。
“该车在驾驶员轻踩刹车的过程中,车辆的驱动电机通过控制器的作用,可以变成发电机,这样电机既能够起到电磁缓速的作用,又能够将刹车的能量转变为电能,向电池进行充电。”刘珂介绍说,车辆在线网运行的过程中,随时进行充电,和一般的电动车相比,减少了车辆在车场充电的时间,提高了车辆的利用率。
6条电车线路跑上济南街头
未来日运量可达20万人次
随后,记者随车来到济南黄冈公交立体停车枢纽。在这里设置有济南公交营运调度指挥中心、车辆综合管控中心、一体化大数据应用平台、云平台。按照项目实施计划,2022年底,车辆采购、线网架设、场站建设、站台提升、智慧公交主体工程将全面完工。
“利用济南高架路网资源,主要是设计了三横五纵的无轨电车线网系统。总线网长度是111.2公里,高架桥下面有60.8公里,设计了18座箱式变电站。”在济南黄冈公交立体停车枢纽,济南公交技术建设部副部长张小鹏向记者介绍。
本次升级也对原有的快速公交BRT系统站台设施进行了改造,计划升级26座BRT站台,特别是对经七路走廊站台进行了整体改造提升,增设照明、广播、监控、实时来车预报功能的智慧灯杆,人性化的候车座椅和乘车引导标识。
“目前,济南市有161台无轨电车,已开通运行K101、K102、B103、BRT1、BRT7、BRT10号线6条无轨电车线路,建设供配电箱变18座,架设线网75100米,并完成了661辆公交车辆采购、16处公交场站建设、75.1公里的供电设施建设。”张小鹏介绍,全部建成后,将形成由17条公交线路组成的无轨电车线网,日运量将达到20万人次,每年可实现节约能源折合标准煤5.68万吨,二氧化碳减排4.12万吨,PM2.5减排17.9吨。
一部“大辫子”电车承载几代人的回忆
新式无轨电车开辟绿色交通新路径
无轨电车在济南市已有40余年的发展历史,已经成为城市公交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1977年1月1日,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电车1路(即今101路的前身)正式通车,同年,电车2路(即今102路的前身)建成通车。当时的1路电车是由两节车厢组成的一种大公交车,被称为“大通道”,因为有两条长长的线连接线网,人们也都形象地叫它“大辫子”。
通车时很多人喊着,“街上有像龙一样的大车,快去看啊!”当时,这种车是普通公交车的两倍长,中间有帆布连接着,一走到拐弯处就扭来扭去,所以,通道车的运营引来人们好一阵子惊奇。
2011年3月,101路首部双源电车投入运行;2018年8月,济南最后21辆老旧“大辫子”电车也全部更换为新式双源电车,既可在线网上运行,也可在没有线网的路段用纯电模式运行,也就是说“大辫子”还在,只不过换了新颜而已,同时也真正实现了“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市民乘客坐车更加舒适了。
时至今日,车辆设施更新迭代,但是那两条“大辫子”依旧在。“大辫子”所承载的不仅是历史记忆,更承载着每次无轨电车技术的革新与进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秦文 仪首歌 济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