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大豆产区干旱天气炒作升温直接推动芝加哥大豆期价时隔近四个月后于21日再度回到1300美分/蒲式耳关口上方。受此提振,国内豆粕主力合约盘中高点一度逼近3200元/吨。

南美作物的“天气市”带来了成本端的提振,较低的到港量叠加库存下降带来供应收紧的预期,这使得豆粕期价自主力合约换月以来的反弹走势得以延续。

从成本端看,受美豆期价上涨带动,12月22日,机构平均估算的美豆进口成本连续第六天上涨,至4338.5元/吨,创近7周高位;巴西大豆进口成本也较前一日上涨近70元,至4339.17元/吨,突破7周新高。从国内开机情况看,我的农产品网统计显示,截至12月17日当周,111家油厂大豆实际压榨量为184.13万吨,开机率为64%,较预估低4.71万吨,较前一周实际压榨量减少7.21万吨。

而从南美天气影响上看,巴西帕拉纳州农村经济部(Deral)周二(21日)表示,截至12月20日当周,巴西第二大产区帕拉纳州2021/22年度第一茬大豆优良率为57%,前一周为71%,去年同期为78%。

国泰君安期货在22日表示,豆粕多单的主要逻辑依然持续:需求端,豆粕性价比提升需求前景;供应端,前期提及的南美仍有“天气市”可能。目前市场初步交易南美作物天气担忧,由此豆价有所上涨。基于此,预计豆粕有上涨空间。

华泰期货也指出,市场交易驱动转向南美天气问题,目前天气预报显示12月巴西南部和阿根廷大豆产区降雨偏少,体现出拉尼娜气候特点,如果后期干旱情况持续,则对未来南美大豆的生长形势产生不利影响,南美天气炒作将为美豆和国内豆粕价格带来新一轮的上涨驱动。

平安期货的观点则略显谨慎。该机构表示,豆粕本身库存水平不高,叠加春节疫情可能带来的扰动,及南美天气、运输物流风险犹存,都会支撑豆粕价格短期走高。但春节后,随着南美大豆大量上市,供应端的压力有增无减,叠加饲料消费进入淡季,需求季节性下滑,供过于求的矛盾将显现。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