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关于会议精神对资产配置、投资结构和市场走势的影响,招商证券总量大组联席为您进行深度解读。

【宏观-高明】资产配置视角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12月6日,中央政治局研究经济工作;12月8日至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12月11日,权威人士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我们有以下两点解读:

第一,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今年中央对经济工作的政策定位也是在逐季变化的。1)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注重结构优化,追求好上加好。会议判断虽然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但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因此要用好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固本培元,稳定预期,使经济在恢复中达到更高水平均衡。财政政策要发挥对优化经济结构的撬动作用,货币政策也要强化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支持。

2)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政策开始发力,注重“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会议判断“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因此要“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财政政策“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货币政策对内要“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对外要“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

3)12月8日至1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字当头、稳中有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稳定社会大局,迎接党的二十大。3a。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3b。财政政策: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3c。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3d。房地产领域:要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第二,相比较而言,我们认为扩大内需、科技创新与补链强链、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与良性循环已成为位列前三的重点工作。

1)扩大内需的重要性持续提升。这既是短期经济下行压力使然,也与今年出口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但明年仍不确定有关,长期也符合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方向。

2)科技创新与补链强链进入制度化阶段。在前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工业互联网、产业数字化等重点突破,以及补链强链专项行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专项行动的基础上,已形成涵盖微观政策、结构政策、科技政策三大领域的完整政策体系。

3)房地产此前以限制为主;但当前发展保障性住房、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需求、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等要求,应该说都属于支持性的内容。

【策略-张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2022年投资结构的影响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发布,整体来看,2022年在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背景下,中国经济需要维持在合理区间,迎接二十大的胜利召开。因此,跨周期和逆周期财政货币政策将会相机抉择,更有力度,为A股整体维持在合理的波动区间提供基础。如果A股因为经济预期转弱或者更加严峻的外部冲击造成调整,则可能因为预期更有力的财政货币政策而得到支撑,重新回到上行周期。

产业政策方面,前几年中央经济工作会有更加明确的产业导向,提供了A股大的产业β的机会。而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加强调畅通国内大循环,提高各行业的效率和竞争力,提供了细分赛道和选股机会。1)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专精特新”领域仍然存在诸多个股投资机会。2)对于房地产业,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有一定的正面表述,明年如果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地产和地产产业链系统性杀估值可能告一段落,选股机会将会涌现。3)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再次强调,在能源设备、废物利用、种子、农机等细分行业,将会有更多政策支持。4)反垄断领域,未来规范经营、行为有度的互联网企业仍将有一定的发展空间。5)“双碳”目标相关领域,明年新能源发展仍是非常重要的产业发展方向,但是板块大幅提估值难度明显增大,需要在其中寻找更加超预期的细分领域和细分赛道,尤其是能够实现绿色低碳技术突破的领域,例如新型储能技术、氢能和其他更高效的电池技术,应该予以更多重视。6)改革领域,注册制改革全面推进,券商将会起到更重要作用,叠加流动性宽松,券商有可能会在2022年迎来估值提升;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国企改革将会成为明年重要的选股主线之一。

【固收-李豫泽】近期信用市场观点汇总

信用周期此起彼伏之间,吸纳信用派生的“大户”难以再仰仗负债驱动,高企的债务反倒变成潜在风险点。地产在历经短暂“刮骨疗法”后,风险加速释放。好在监管及时纠偏,多管齐下遏制悲观预期发酵。不过,倘若因为短期风险而放弃债务出清,无异于牺牲未来增长去换取短期的平稳。2022年,是充满变数的一年,或许我们仍然会看到以下场景。

第一,地产和城投债务出清还将继续,有保有压主线仍存,这亦是达到稳增长及形成良性循环的必要。过程中,不能忽视民企地产表外压力向表内传导的问题。

第二,财政自平衡难度较大,且对土地出让收入依赖较为严重的区域,需要关注两类风险,一是城投内源现金流会否被土地出让所拖累,二是非标接续压力会否传染至标债。

第三,近两年区县级平台债规模过快膨胀的区域,2022年新增融资受限概率加大。区县级平台转向借新偿旧后,会否遭遇内源现金滑落的压力亦是关注重点。

第四,“有保”的政策动向与信用派生不畅同时出现,资金淤积在金融市场的现状还会延续。可是,能买的资产范围收窄,“资产荒”的逻辑还会在2022年继续演绎。反映在资产逻辑上,会有三个结果:一是财政稳健的区县级平台债恐怕会更为稀缺,二是银行资本补充债即使有供给的压力,但仍会受到各类机构的追捧,尤其是风险容忍度较低的保险及理财等,三是票息资产久期策略的使用会更为激进,意在应对优质资产供需失衡。

【银行-廖志明】我们为何从本周开始强烈看多银行?

1)压制银行估值的因素明显缓解。年中以来,少部分房企流动性危机发酵,引发市场对银行资产质量的担忧,压制了银行股表现。四季度以来,房地产融资小幅放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房地产行业有望见底。特别是,政府向恒大派出工作组,风险处置迈出关键一步,降低了不确定性。

2)稳增长力度加大,经济预期改善,支撑银行估值提升。本周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政策重心转到稳增长上,稳增长力度加大,使得市场对2022年经济预期明显改善。稳信用加码,我们预计明年社融回升至11%左右。经济预期改善有望支撑银行估值提升。

3)年底估值切换。我们复盘2006-2021年月度中信银行指数涨幅,12月平均月度涨幅5.9%,为1年之中平均政府最高的月份。银行板块ROE11%左右,年底估值切换至下一年PB后,估值往往会低10%左右,使得年底容易出现估值切换行情。

当前,我们旗帜鲜明强烈看多银行板块,稳增长加码,未来一个季度,银行板块涨幅有望超15%,优质银行涨幅看20%-30%,有望重复今年一季度行情。我们力推优质银行:财富管理龙头-宁波及平安银行,优质城商行-江苏、南京、杭州及成都,低估值且基本面较好的股份行-兴业,小微龙头-常熟银行。

【房地产-赵可】短期的区间管理与长期估值体系切换并存——从经济工作会议看房地产

一、经济工作会议召开较往年节点提前,宏观政策和流动性表述均回到2019年更偏逆周期管理的表述,即政策表述从“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变为“跨周期和逆周期…要有机结合”、“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逆周期提法再次出现,发力靠前是亮点;流动性表述从2019年的“合理充裕”变为2020年的“合理适度”后,目前又回到2019年一致的“合理充裕”表述。

判断明年流动性边际维持偏宽松;判断房地产政策“三稳”和因城施策依然是核心,强调区间管理政策有顶也有底,维持年度策略报告中对2022年房地产销售的判断,即V型走势,2季度见底,政策底出现早于销量底部1-2个季度与历史规律基本一致。后续恢复弹性排序:竣工>新开工>销售>房地产投资>拿地。

二、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短期是“区间管理”的区间下限逆周期管理,长期是转型背景下的估值体系切换。

1、落脚当下:“加强预期引导”、“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等表述或意味着“稳预期”和“需求端管理”政策将持续推出来应对当前的下行风险;

2、意在长远:“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等表述下,需重视房地产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是始终向上的,重视房地产业产业链机会,不限于传统产业链上供应商的集中度提高,以及围绕“设计/集采及建造/交易/资产管理/房地产科技”等长赛道机会,重视长租房发展和相关REITs进展,持续关注“保障房建设”新的动向。

三、投资建议:首推具备“持续内生性现金流创造能力”的【保利地产】【金地集团】【万科A】等,关注港股【龙湖集团】【华润置地】等,高杠杆型房企要精选“有质量的杠杆”,资源型公司仍可获稳健回报,关注【华侨城A】等;物管关注【碧桂园服务】【旭辉永升服务】【保利物业】【招商积余】等,商管关注【华润万象生活】【星盛商业】等

风险提示:全球疫情严峻

(文章来源:招商证券研究)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