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统计局数据显示,过去十年,贵州省人口总量居全国第十七位,比2010年前移两位,增量居全国第9位,全省9个市(州)常住人口均有所增加,其中贵阳市人口吸纳能力最强,增量位居全省首位。放眼全国,过去十年,唯有浙江、海南、贵州和西藏4个省份所有市州常住人口均实现了增长。
人口从来都是增长的重要命题,但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口红利”已不单指向人口规模,而指劳动者素质和人力资本的积累形成的“人才红利”,以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高质量增长。
今年初,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当下,贵州正持续优化生育政策,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力促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推动更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
“人口红利”仍在,政策红利待释放
从贵州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可以清楚看到,贵州常住人口0至14岁人口占23.97%,高于全国7.02个百分点;15至59岁人口占60.65%,低于全国2.7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5.38%,低于全国3.32个百分点。
“目前我省老龄化程度相对要轻,劳动力人口充足,‘人口红利’依然存在。”近日,省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处处长张忠阳接受采访时表示。
“我省的人口发展趋势与全国人口发展趋势一致,是多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家庭处处长姜红文告诉记者。目前,育龄妇女特别是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规模下降,是导致出生人口数量下降的重要因素。同时,90后、00后作为新的婚育主体,受教育年限长、面临的竞争压力增大、婚育观念发生变化。此外,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偏高加重了年轻人的生育焦虑,政策全面持续的对接与关怀对年轻人至关重要。
去年,国家实施一对夫妻生育三孩的政策,以稳步提升出生率,缓解社会老龄化现象。“自2021年10月1日至12月末,贵州登记在案有意愿生育三孩的有6000余例,总体趋势向好。但人口政策效果的释放和生育观念的改变都需要时间。”姜红文告诉记者。
去年12月2日,我省成立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去年12月19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这意味着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在我省依法实施,从时间、经济、服务上为三孩政策逐步提供配套保障;今年1月14日,《贵州省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公布,为减少和解决女职工在劳动中因生理因素造成的特殊困难提供了制度保障。
“下一步,我们将和有关部门一起,推动实现到2025年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基本建立、服务管理制度基本完备的基本目标。”姜红文说。
“黄金十年”,越来越多外省人成“贵定”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贵州常住人口达到3856.21万人,比十年前增加了381.56万人,成为我省历次人口普查中提升幅度最快的十年,城镇化率快速提升到53.15%。
“这得益于我省‘黄金十年’的飞速发展。”张忠阳表示。过去十年,我省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区面积不断扩大,人口承载能力持续增强;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落户城市政策促进了农村人口加快向城市聚集;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更为我省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夯实了基础。
相关数据表明,过去十年,除自然增长人口规模相对较大外,得益于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劳动就业吸纳能力增强和人才吸引力提升,我省外出人口总量增加但趋势逐渐减弱;外来人口总量增加,越来越多的外省人从“贵漂”变成“贵定”,常住人口增速略快于户籍人口,全省人口发展趋势发生深刻变化。
随着流动人口规模日益扩大,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以及区域发展也将面临严峻挑战,“下一步,我们应不断健全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及政策,推动全省人口发展优化布局,进一步调整产业布局。着力在提高教育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上下功夫,进一步促进区域人口的合理布局、均衡发展。推进县域高质量发展,从总体上提升县城对人口和人才的吸纳能力,促进县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张忠阳说。
释放“人才红利”,打开经济发展密码
“贵州应为人口增长制定完善的配套政策,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与完备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友好型两龄(低龄、高龄)社会。”省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兴冀说。人口增长进入零增长或负增长时代,是一个必然趋势,贵州应前瞻出台相适应的配套政策,以解决人口数量减少和老龄化问题,同时推动人口数量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在促进人口增长方面,贵州应出台人口合理增长的措施及配套政策,逐步解决早教、托幼机构建设、儿科医生培养,女性生育保障及就业保障、生育补助等问题,充分投入人力与财力推动人口数量增长。”王兴冀认为。
“就目前来看,要促进人口数量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对于提升贵州人口的素质具有很大的帮助。”在王兴冀看来,人口的流入与流出对于贵州未来的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鼓励‘走出去’,通过提升外出人口技能,减轻就业压力;提倡‘引进来’,配套相应政策,让人才稳得住,通过‘雁归兴黔’等计划,鼓励人员返乡创业,反哺家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持续释放加强人才工作的强烈信号——
2021年,我省专门制定《贵州省“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实施重点人才五年倍增行动计划,出台产业重点人才引进、激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优化服务人才环境等配套政策措施;
建立省级产业重点人才引进工作协同联动及“123”支持机制,设立省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安排1亿元,重点支持“一事一议”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密集推出10余项人才政策,《关于推动新时代贵州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即将出台;
研究制定《贵州省重点人才“蓄水池”管理办法(试行)》,探索建立人才共引共育共用共享机制,推动人才“一体化”发展……
江西财经大学教授黄和平认为,贵州应通过招商引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高人才引进待遇、发挥人才优势、打破户籍限制等一起发力,把人口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进一步提升省会城市首位度;加强农村教育投入,鼓励农民落户城镇;加大城乡基建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强化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新兴支柱产业;搭建人才引进平台,推进人才下乡服务等,多措并举推动高质量发展,打开经济发展密码。(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袁燕 申云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