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好,到达的比预计的要早。乌东德电站开建后,乌东德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质的飞跃。

沿途青葱翠绿、粒粒饱满的青花椒香气浓郁、香飘久远,这是大自然给予金沙江畔村民最好的馈赠,独特的河谷热风效应,光照充足的地理气候,造就乌东德镇青花椒颗粒硕大、油汁充足、麻味醇正的特点。

走进乌东德中村母楚村小组,田间地头采花椒忙碌,初夏的乌东德,炎热中带有一份火热的激情,近230亩的花椒地里很多村民在忙活。


(资料图)

从零星种植青花椒到连片规模化种植,昔日的荒山变成青山,成为“金山”。数万亩青花椒生长在乌东德镇8个村委会的山梁上、田间地头,成为金沙江沿岸的生态树、群众的“绿色银行”。青花椒树成了群众的“摇钱树”,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幸福。

出“城”入“园”,青花椒点“绿”成“金”

“这个枝条采收的时候从这里剪断,带枝烘烤效率高,明年新的枝条从这个位置长出来代替原来的枝条挂果。”禄劝县林业和草原局科技推广站站长梅徐海一走进花椒林,就向农户讲解起云南省林业科技推广禄劝竹叶花椒高效栽培技术来。

为了让当地椒农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能互教,农技人员将“课堂”移到了农户的花椒种植基地中进行现场教学。业内行家里手就花椒的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喷药施肥除草等知识,为村民进行了深入浅出、系统详细地讲解,并现场手把手给椒农传授花椒整形修剪技术、花椒采收修剪技术、花椒收后管理等技术,与村民进行互动交流,及时解答群众在花椒种植与管护中的疑惑。

“如果缺少技术支撑,产业夭折了,经济靠山没了,已经脱贫的老百姓有可能再度返贫。”乌东德镇组织干事李汉祥表说,“‘土专家’长期在生产种植一线,最了解土地的秉性、农民的需求,是打通技术供需‘最后一公里’的好帮手。”禄劝县把专家的技术方案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创建适宜的作物生长环境,培养出村里的“田秀才”“土专家”,才能为科技振兴乡村打造“永久”人才队伍。

近年来,乌东德镇党委政府在引进各级专家服务花椒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发掘出“花椒支书”吴昌明、“花椒达人”尹朝文、技术“土专家”吴昌元等一批花椒种植技术人才并组建了技术团队,举办了九期青花椒提质增效培训班。培训对象覆盖全镇11个村(社区),包括种植大户和村组干部,参训学员共计2150人次。

乌东德镇是禄劝县青花椒种植的第一大镇,青花椒种植已有20多年的历史。截至目前,乌东德镇青花椒种植面积已达4万亩,种植面积最多的村委会达6500亩,人均种植青花椒1.98亩。种植面积最大的一户有25亩,收入20万元以上。

从“背井离乡”到“衣锦还乡”,人才回流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支撑。朝文花椒种植基地负责人尹朝文曾在禄劝县城卖菜8年,又在外地打工几年,于2018年回到乌东德种青花椒。120亩青花椒2022年产量为6吨多,卖了20多万元。这里的生态环境好,我种的矮化青花椒采用剪枝采收新技术,颗粒大、麻度高、采收省工,价格每公斤高于市场价约10元。如今,乌东德镇围绕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布局人才链,涌现越来越多发展农产品加工、农村物流、电子商务的新型职业农民,带动更多的本地人投入到乡村创业。

巧“加”善“减”,党建“红”促产业“绿”

“花椒啤酒”是个啥?混合起来还能喝?啤酒遇花椒:不“红”也难。

“喝起来麻麻的,有花椒的清香,是以前没有尝试过的口感。”研发负责人麻正策介绍道。该款啤酒苦中回甘,烈中迸麻,在酿造需要通过提取花椒油、萃取花椒香味、烘干花椒、打磨成粉、加入麦芽熬煮、窖藏等工序酿造。

“《云南省驻村工作“五项职责任务”清单》中明确,驻村工作队要建强村党组织、做好政策宣传、抓好监测帮扶、助力农民增收、推进乡村建设与治理。”在禄劝驻村的昆明市网格化综合监督指挥中心五华分中心工作人员杨东炜说道。虽然他结束了驻村工作,但做优做强青花椒产业的故事仍在继续。该镇探索“党建+合作社+农户+电商”产业新模式。在共同努力下,2022年村里鲜青花椒产量、收益均比上年有所提高。

“每一道‘硬菜’里,都有‘乌东德’的身影。”印着“乌东德出品”的青花椒从沟壑中走向千家万户,给美食增添着香麻风味,乌东德镇发展的诀窍便是巧“加”善“减”——加强党建引领,把党组织健在产业链上,优化营商环境,减少各种审批事项。

“产业兴,群众才能富起来。广袤的田园,不仅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丰收沃土,更是党建触角深植基层的创新沃土。”乌东德镇组织委员丁春红说。乌东德镇探索组织建在田园、党课上在田园、服务落在田园、活动放在田园、实绩亮在田园……通过党建与产业发展建设结合,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以党建促发展,加速推进花椒产业发展,主导打造“德行天下、天之骄子”的“德椒”品牌,引进民间资本参与到青花椒深加工产业中来,开发出包括“花椒啤酒”在内的特色花椒产。

按照“党社联建,村社合一”的发展思路,乌东德镇采取“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带动模式,将产业发展与党支部带头、农民职业化管理紧密结合,实现党员变技术员、群众变职业农民,促进花椒产业提档升级。

乌东德镇建立花椒产业发展党支部,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通过乡镇+驻村工作队员+N名群众联系帮带,让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的同频共振、共融互促,不仅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自身潜能,也激发了广大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

同时,乌东德本土企业禄劝老麻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的花椒精酿啤酒面世,特别添加已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乌东德青花椒入味,喝到口中先是花椒的香味,搭配饱满的麦香和顺滑的口感,带给人不一样的“舌尖”体验。公司负责人麻正策来自浙江,在乌东德开了10多年的超市,做梦也没想到会与乌东德青花椒结下不解之缘。“政府服务很周到,在政策范围内的审批事项,很快就能办结。”谈起禄劝县的营商环境,麻正策赞不绝口,他预计2023年“花椒啤酒”能销售一万两千件,实现营收一百二十万元。

外“引”内“联”,“椒”香四溢“麻”上致富

收获时节的乌东德,空气中都是酥麻麻的香。乌东德青花椒颗粒硕大、油汁充足、麻味醇正、香气浓郁,在各类花椒中尤为出色。每年采收时节,省内外的采购商挤进这个小镇,就为了带着“乌东德的麻”走上全国各地的餐桌。

得益于乌东德镇独特的河谷热风效应,光照充足的天然气候,造就了乌东德青花椒颗粒硕大、油汁充足、麻味醇正、香气浓郁、香飘久远的特点。青葱翠绿、粒粒饱满的青花椒是大自然给予乌东德椒农最好的馈赠,小小的花椒是致富椒,也是乌东德创建民族团结示范镇的幸福椒、团结椒。

各村两委班子围绕构建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以开展绿色食品认证、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集中烘烤厂为抓手,不断提升青花椒组织化、产业化程度,让花椒树成为群众的“摇钱树”。

今年,4月11日,乌东德镇太平村第一批青花椒迎来首次交易。接下来,乌东德镇境内青花椒将会陆续上市,一直持续到10月份。2023年,乌东德镇种植青花椒4万余亩,预计产量1400吨至1600吨,干品青花椒产值预计8000万元至9000万元。在乌东德镇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吴昌明的带领下,乌东德的青花椒种植产业迅猛发展。

“你看,从低海拔到高海拔,绿的地方都是花椒,乌东德青花椒种植历史悠久,推广范围广,从种植到采收、晾晒都是纯天然的,‘德椒’是乌东德的‘椒’傲,实现了人与青山两不相负的愿望。”乌东德镇镇长张燕说。如今,乌东德镇种植规模已达4万余亩,荒山变绿了,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好,吴昌明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花椒书记”。

乌东德镇积极做好产业延伸文章,通过外“引”内“联”,成立专业合作社和致富带头人帮扶协会,推广“党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增强普通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联动线上线下销售,借力互联网电商平台销售,在昆明市五华区龙翔街道设立了农特产品直销点,打通青花椒销售渠道,推动青花椒从农副产品向商品转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聚焦基地建设,投资130万元建成新村青花椒集散中心,打造花椒种植核心示范区,以样板辐射带动全镇花椒规模化、标准化种植。

禄劝县委组织部 供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