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神医有华佗,扁鹊,张仲景,孙思邈等等。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代表;几千年来,中医以其独有的雄厚底蕴,传承不息。
【资料图】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所以,中医注重的是经验和理论知识,一个好的中医,在如今的社会,实在是太罕见了。
今天,让我们走进历史,了解一下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十大名医,看一看他们的医者仁心。
一、扁鹊
年代:春秋战国
尊称:医祖
扁鹊,姬姓,秦氏,名越人,春秋战国时期名医。从师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饮以山巅“上池”之水,修得高超医术。
其隐居的洞府上面,有翩翩欲飞的天然石鹊和静观天下神奇石人形象,赵人视秦越人为吉祥喜鹊一般,而尊称其为 “扁鹊”。大量史料、遗迹证实,内丘蓬鹊山为扁鹊学医、行医、采药,赵简子赐田、封赠食邑,虢太子从师、学医之地。
他到邯郸时,闻知当地人尊重妇女,就做治妇女病的医生;到洛阳时,闻知周人敬爱老人,就做专治耳聋眼花四肢痹痛的医生;到了咸阳,闻知秦人喜爱孩子,就做治小孩疾病的医生;他随着各地的习俗来变化自己的医治范围。
扁鹊在诊视疾病中,已经应用了中医全面的诊断技术,即后来中医总结的四诊法: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称它们为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他精于望色,通过望色判断病证及其病程演变和预后。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方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
二、张仲景
年代:东汉
尊称:医圣
张仲景,东汉末年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 医圣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 伤寒杂病论 》
《伤寒杂病论》是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并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的专书,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著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它确立的“ 辨证论治 ”原则,是 中医 临床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 伤寒杂病论》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 方剂 。其所确立的 六经辨证 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 辨证论治 法则的医学专著,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三、葛洪
年代:东汉
葛洪,自号抱朴子, 东晋 道教理论家、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世称小仙翁。
所著《 抱朴子 》继承和发展了东汉以来的炼丹法术,对之后道教炼丹术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为研究中国炼丹史以及古代化学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葛洪还撰有医学著作《 玉函方 》一百卷(已佚),《 肘后备急方 》三卷,内容包括各科医学, 其中有世界上最早治天花等病的记载。
葛洪一生著述颇丰,《抱朴子》是其代表作。该书分内、外两篇。内篇20卷,论述神仙方药、养生延年、辟邪却祸之事,总结晋代前的神仙方术,包含 守一 、 行气 、 导引 等,为医药学积累了宝贵的资料。
四、皇甫谧
年代:西晋
尊称:针灸鼻祖
皇甫谧, 三国西晋时期学者、医学家、史学家,东汉名将皇甫嵩曾孙。
他一生以著述为业,后得风痹疾,仍然手不释卷。其著作《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在针灸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并被誉为 “针灸鼻祖” 。
五、孙思邈
年代:唐朝
尊称:药王
孙思邈,相传为楚大夫 屈原 的后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 药王 ”。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 千金要方 》。 唐朝 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在唐高宗 显庆 四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孙思邈不仅精于内科,而且擅长妇科、儿科、外科、五官科。在中医学上首次主张治疗妇女儿童疾病要单独设科,并在著作中首先论述妇、儿医学,声明是“崇本之义”。他非常重视妇幼保健,著《妇人方》三卷,《少小婴孺方》二卷,置于《千金要方》之首。在他的影响之下,后代医学工作者普遍重视研究妇、儿科疾病的治疗技术。
六、宋慈
朝代:宋朝
尊称: 世界法医学鼻祖
宋慈,南宋法医学家。 著有《 洗冤集录 》五卷,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 法医学 专著,也是世界最早的法医学专著,广传国内外,对于法医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因而被尊为“世界法医学鼻祖”。
宋慈“博采近世所传诸书”,“会而粹之,厘而正之”,加上多年实践经验,“增以己见”,终写成《洗冤集录》。他四任提点刑狱司,以身作则,慎重狱事,正如其所言,他真正做到了“独于狱案,审之又审,不敢萌一毫慢易心”。宋慈提出了一个合格法官的普世标准—洗冤泽物!
七、李时珍
年代:明朝
尊称:药圣
李时珍在数十年行医以及阅读古典医籍的过程中,发现古代本草书中存在着不少错误,决心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
李时珍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南直隶、河南、北直隶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 被后世尊为“药圣”。
《本草纲目》不仅为中国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先后被译成日、法、德、英、拉丁、俄、朝鲜等十余种文字在国外出版。书中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这种分类方法是现代生物分类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比现代植物分类学创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统》早了一个半世纪,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八、华佗
年代:东汉
尊称: “外科圣手” “外科鼻祖”
华佗, 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 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
他发明了 麻沸散 ,开创了世界麻醉药物的先例。欧美全身麻醉外科手术的记录始于十八世纪初,比华佗晚一千六百余年。《世界药学史》指出阿拉伯人使用 麻药 可能是由中国传去,因为“中国 名医 华佗最精此术”。
九、叶天士
叶天士,名桂,字天士,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清代著名医学家,“温病四大家”之一。
叶家世代业医,祖父叶时,甚通医理,父亲叶朝采,益精于医术。叶天士自幼耳濡目染,也有志于此道。 叶天士最擅长治疗时疫和痧痘等症, 是中国最早发现猩红热的 人。在温病学上的成就,尤其突出,是温病学的奠基人之一。 首创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大纲,为温病的辨证论治开辟了新途径 ,被尊为温病学派的代表。
叶桂信守” 三人行必有我师 ”的古训,只要比自己高明的医生,他都愿意行弟子礼拜之为师;一听到某位医生有专长,就欣然而往,必待学成后始归。从十二岁到十八岁,他先后拜过师的名医就有十七人,其中包括 周扬俊 、 王子接 等著名医家,无怪后人称其“师门深广”。
十、薛雪
年代:清朝
薛雪与 叶桂 同时而齐名;早年游于名儒 叶燮 之门,诗文俱佳,又工 书画 ,善拳技。后因母患湿热之病,乃肆力于医学,技艺日精。故也知薛雪并非专一业医者,但他于湿热证治特称高手,
著《湿热病篇》,该书对湿热之辨证论治有进一步发挥,丰富并充实了温热病学的内容,对温热病的发展有相当贡献。
薛雪对湿热病的研究,突出了湿邪与热邪相合为病的特点,抓住了湿热二邪轻重不同的要害,并结合脏腑、三焦、表里等辨证方法,使之融为一体,解决了湿热病的证型辨析,有利于临床应用。在治疗上,虽然有温化、清泻、清热祛湿诸大法,同时又有补阳、益气、养阴、生津诸法的配伍,然其用药时时注意到清热不碍湿,祛湿不助热,扶正不碍祛邪,祛邪当注意扶正等方面。治疗不拘泥于固定成方,体现了湿热病治疗的特点,成为后世治疗湿热病的规矩,影响极其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