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会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动荡吗”引起关注。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39期)上,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远征认为,如果明年美国货币政策收紧,预示着美元上涨是大概率事件,资金很可能从发展中国家流出,流入到美国市场,这会对发展中国家带来重大影响。

曹远征表示,其实在今年已经看到一些这种情形了,比如土耳其里拉大幅贬值,人们担心如果资金再大幅度流出发展中国家,是否会重现当年拉丁美洲债务危机或者亚洲金融危机这种危机,也就是说世界经济国际金融在发达国家市场比较稳健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出现极大波动,这是一个需要提醒的风险。明年全球经济会进入一种常态,增速会平缓,通胀水平会高企,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是大概率事件,转向中带来的风险不容小觑。

曹远征认为,美国货币政策正在面临严重考验,这个考验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新出现的,也就是说可能全球面临了新的滞胀。一方面随着经济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后开始恢复,但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步入常态,经济增速相对去年或今年年初来说有所下滑,明年可能会进入常态化的增速。与此同时,一个很特别的现象出现,即物价高涨。物价高涨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成本推动,另一方面是需求拉动。美国、欧洲甚至全球在疫情冲击下,货币政策都极度宽松导致了需求极度旺盛,引起了物价上涨的拉动。更重要的是在供给侧方面也产生了重大问题,包括在疫情冲击下生产停滞,供应链风险以及运输等各方面问题,所以价格出现了上涨。包括美国在内,从全球情况来看,随着明年经济步入常态,物价又在较高水平上,反通胀可能会成为全球货币政策的目标。

曹远征提出,过去十年中去杠杆是有效果的。相比2008年四张资产负债表中的居民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都相对比较健康,杠杆有了较大减少。但与此同时,政府和国际收支方面的资产负债表依然还在高位中间,于是这四张表之间就出现了杠杆墙,人们担心出现问题会把墙穿透,如果穿不透就表现为市场的涨落,表现为资本市场的价格包括股票和债券价格的涨落,而不会影响到杠杆的收缩。但是,如果穿透就是一场新的危机。

曹远征表示,近期因为新冠病毒变异出现新情况,资本市场出现大幅度波动,这种波动很可能会成为明年的常态,会有大幅的涨落。但他认为,这些都是瞬时的,只要瞬时的涨落不穿透杠杆墙,它可能不会引起资产负债表的衰退,不会出现2008年的金融危机,但这种涨落究竟有多大,会不会穿透杠杆墙?即使不穿透杠杆墙,也能看到全球市场的分化,这种分化主要表现在汇率上的分化、美元指数的波动,以及各国货币对美元指数的波动将引起资金流向的变化。总之,从美国包括全球情况看,随着2022年经济步入常态,物价又在较高水平上,反通胀可能会成为全球货币政策的目标。这是整个市场开始形成的共识。会发现风险加大的情形,这种加大有很多在过去是没有见到的,这既包括疫情冲击,也包括在疫情冲击下形成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同进同退的局面,特别是目前新的病毒变异情况在全球蔓延仍然是不确定因素,所以,2022年是充满风险的市场。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