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南锚定杂交水稻双季亩产1500公斤目标
全力攻坚克难 端牢中国饭碗
5月,崖州湾畔稻香飘。
日前,海南杂交水稻双季亩产1500公斤攻关示范项目三亚市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示范点迎来早稻测产,平均亩产达910公斤。测产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说:“早稻实现了较高产量,晚稻种植继续加强管理,攻关胜利在望。”
这是一片丰产的沃土,种出的稻谷饱满、结实。去年,这里创下海南双季稻亩产最高纪录——1586.86公斤。今年,双季稻亩产如果再次突破1500公斤大关,将实现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生前“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3000斤”心愿。
“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年,他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态度一直激励着我们。大家沿着袁院士定下的目标全力以赴攻坚,争取早日完成攻关目标,把成功的经验向全省各地推广,让广大农民朋友增产增收。”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技术员冀占东说。
实施本项目具有深远意义。“这是解决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效宁说,双季亩产实现1500公斤,一方面提高了水稻单产,同时还能够增加水稻播种面积,进而提高粮食总产量。
然而,在炎热潮湿、台风多发的海南,要实现双季稻亩产1500公斤并非易事。“海南昼夜温差小,不利于农作物蛋白质和淀粉的转化,高温多雨还会带来病虫害。碰上台风天气,可能出现水稻倒伏,茎秆折断,从而引起水稻减产。”冀占东说。
面对困难,科研工作者迎难而上,用智慧和拼搏攻破一个又一个难关。项目启动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涂升斌和团队一起扎根田野,观察稻苗生长态势,对症下药,为高产保驾护航。
“今年早稻试验亩产虽然略低于去年早稻,但取得亩产910公斤已实属不易。”涂升斌说,去冬今春,海南省低温寡照气候对早稻播种、出苗生长和移栽等均不利,但专家通过应用培育壮秧、小秧龄移栽、宽窄行种植、控氮抗倒栽培、防衰壮籽栽培等高产栽培调控技术,不断攻破难题,为项目成功奠定良好技术基础。
袁隆平生前一直惦记着海南杂交水稻双季亩产1500公斤攻关示范项目进展,住院期间让助理到示范点看看,然后告诉他水稻的长势。
“去年5月,我通过图片、视频将三亚两个试验点测产数据传送给袁老时,病房中的袁老特别高兴。”海南大学副校长曹兵说。
按照要求,同一示范点需连续两年早造和晚造水稻达到亩产1500公斤的目标产量,才算攻关成功。
“我们有信心达成目标。”曹兵说,收割完早稻后,试验田将着手准备晚造水稻的栽培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