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汽车工业从传统产业到新能源的转型,如今,安徽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进入全国市场“第一梯队”,新能源汽车成为安徽产业转型升级的亮丽名片。今年两会期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成为热门话题。近日,省经信厅集中进行回复。记者从回复中获悉,安徽正着手编制该产业“三年计划”,未来发展除了政策加持外,还将在配套、回收等方面下功夫。
政策加持新能源车或将有适度优先权
政策利好接踵而至,新能源车大时代开启。从2015年起,安徽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目前,省经信厅正牵头编制《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送审稿),已通过省政府常务会审定。
今年两会期间,多位省政协委员提出了《关于促进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提案》,其中包含“充分利用非财政补贴政策工具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记者从省经信厅了解到,除了国家出台了相关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的税收优惠政策,安徽还对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按年度给予销售上台阶奖补。“对新能源汽车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重大项目建设、新产品开发和企业销量奖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等给予支持,其中对经审核认定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给予承担单位投入最高50%补助,单个项目补助金额最高3000万元。”
正在编制的《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送审稿)也明确提出“支持各地给予新能源汽车路权通行、停车等适度优先权,减免部分停车费用”。目前,合肥已对新能源汽车在城市道路停车位和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停车场给予停车优惠减免政策。
配套支撑引导多方联合充电设施建设运营
对于购买新能源车的车主来说,充电是难题。关于提案中提出的“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环境改善”,省经信厅也给予了回复:根据国家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对标数据,安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成效较好,公共充电桩建成数量居全国第二方阵。
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安徽累计建成公共、专用、私人等各类充电桩11.8万个。公共类充电桩与电动汽车比例为1:3.9,全口径充电桩与电动汽车比例超过1:1.2,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另外,约60家企业在皖进行充电桩生产建设运营,拥有3000个桩以上的企业有合肥充电、特来电、省电力公司、星星充电等。这些企业的经营模式呈现多元化,合肥充电和星星充电等致力于公共停车场和专用场站,高速服务区充电桩全部由省电力公司建设运营,安徽能通、安徽天鹏等企业则专注于住宅小区充电桩建设。
未来,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服务依然是产业的发力点。记者从省经信厅了解到,安徽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引导多方联合开展充电设施建设运营、支持换电等模式发展。“一是督促各地制定公共建筑物、社会公共停车场和老旧居住(小)区充电设施配套改造实施办法,推进充电设施配套建设。二是简化报建程序,个人在自有停车库、停车位,各居住(小)区、单位在既有停车位安装充电设施的,不需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
回收拆解支持举办新能源汽车拆解工技能培训
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安徽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张名片,生产推广不断加快。“十三五”时期,安徽新能源汽车累计实现产量49.5万辆,占全国比重9.8%,其中2020年产量10.5万辆,位居中部地区第一、全国第四。目前,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列为“十四五”时期重点发展的十大新兴产业之一,安徽在固底板、补短板、锻长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链上作业各个环节紧密相扣,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同时,回收拆解管理也变成一个新课题。据数据统计,2018年以来,省内22家资质企业依法回收拆解新能源汽车1699辆。不仅如此,安徽还引导资质企业对标关于新能源汽车回收拆解的特殊规定,支持省物资再生协会举办新能源汽车拆解工技能培训。
据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将按照国家规定要求,在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资质认定工作中,严把新能源汽车回收拆解标准规定,推进新能源汽车回收拆解规范有序发展。( 记者 乐天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