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日前发布,这是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连续第8年调查并发布,为推动中国便利店行业进一步发展,了解目前行业在国内各区域市场发展的程度提供依据。

指数的核心数据为各城市便利店的饱和度、门店总量的增速、24小时便利店的比例及营商环境情况。其中,厦门、长沙、太原、东莞、广州的便利店发展指数名列前五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各城市便利店行业的发展呈现不同特点。

便利店的发展规模整体保持稳定增长虽然受到了不确定因素影响,但大部分城市的便利店规模仍然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具有规模、管理、技术优势的连锁品牌开始整合资源,走全国化路线。调查发现,2020年各城市便利店门店数增长整体放缓。门店数负增长的城市占所调查城市总数的27.8%,门店数增长的城市占所调查城市总数的62.2%;其中门店数增长超过5%的城市占到所调查城市总数的11.1%。大部分城市便利店的发展保持了稳定的发展速度。厦门市的便利店数量增长率达到了7.1%,是所有城市中发展最高的,其次是济南和北京。

部分三四线城市发展已达到成熟市场水平从全国范围来看,各城市便利店的发展基本上与城市的GDP保持同步。但调查也发现,像中山、惠州、莆田等城市便利店的发展已经非常接近成熟便利店市场水平,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一二线城市。其面临的问题与一二线城市基本相同,房租、人力成本持续高涨,便利店的经营压力相对较大。从调查结果看,发展潜力较大的城市正在被具有一定实力的连锁品牌迅速占据。大部分一二线城市便利店市场的发展空间被进一步压缩,规模总量变化不大,开关门店数量总体保持平衡。

消费需求变化推动城市便利店服务升级从全国范围来看,24小时便利店的比例同比去年有所提高,但是整体比例仍然不高。随着消费者对于消费的即时性、便利性要求的不断提高,24小时便利店对于消费者服务的意义逐渐超过了销售机会的意义。便民利民成为了便利店服务民生、承担社会责任一项重要功能。但由于24小时便利店的运营成本要高于非24小时便利店的运营成本,加上当地气候条件、经济发展、居民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24小时便利店的发展速度。从服务民生的角度来看,提高24小时便利店的比例是提升城市居民服务质量,便民利民的一个有效途径。

各城市便利店发展需进一步政策支持2021年7月,商务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指南》。其中在业态配置要求方面提到了重点发展品牌连锁店,提高品牌连锁化覆盖率,鼓励便利店、药店视情延长营业时间。鼓励“一店多能”,这是国家层面为了推动服务民生方面持续推出的政策支持。不仅可以进一步优化便利店营商环境,推动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发展,而且还将政策支持进一步落到实处,推动便利店的持续健康发展。另外,地方政府对便利店配套政策的落地也是促进便利店健康发展的保证。(记者王小萱)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