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至今,全球经济继续经历着动荡和波折。从去年开始的俄乌冲突仍在持续,3月美国硅谷银行破产倒闭,引发美欧银行业动荡。4月伊始,多个重要产油国均宣布减产,推动国际原油价格上行,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国际原油市场前景的不确定性。

行至第二季度,全球经济将何去何从,牵动着市场投资者的心。世界银行日前表示,全球经济的“速度极限”,即不引发通胀情况下的最高长期增速,可能在2030年前跌至30年来最低水平。世界银行的最新报告提出,各国需要大刀阔斧地优化政策,推动提高生产率,增加劳动力供应,扩大投资和贸易以及充分挖掘服务业的潜力。

通胀依然顽固


(相关资料图)

为遏制持续走高的通胀,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从去年开始纷纷大幅加息。行至2023年,美国以及欧元区的通胀水平已出现明显下降,但仍远远超过2%的目标水平,并且核心通胀率仍具备韧性。与此同时,通胀的走势又会影响到美欧后续的货币政策路径。因此,预计在今年第二季度,通胀依然将成为影响全球经济前景的重要因素。

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2月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PCE)环比上升0.3%,同比上升5%,创下2021年10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但仍高于美联储设定的2%通胀目标。而不包括食品和能源在内的美国2月核心PCE价格指数环比上升0.3%,同比上升4.6%,较1月的4.7%放慢了0.1个百分点。

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3月调和消费者物价指数(HICP)初值同比上升6.9%,远远低于2月的8.5%,并且创下1991年有记录以来通胀率的最大降幅。不过,剔除能源和食品价格后的核心HICP同比增速由2月的7.4%小幅增加至7.5%。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表示,欧元区的核心通胀率仍然“明显过高”。

中国银行研究院在最新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提出,受美国劳动力市场紧张以及服务消费偏强影响,预计二季度美国通胀回落速度将依然较慢,但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在高基数效应下,预计下半年美国通胀回落速度将加快。另外,能源问题持续影响欧洲市场,而且随着服务业需求复苏,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逐渐从能源扩散至非能源工业品、服务等价格黏性更强的商品,欧元区通胀压力短期难以缓解。

更重要的是,“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的政策两难选择问题正在凸显。“目前,欧美银行业危机仍在持续演化,在此背景下,欧美央行在遏制通胀方面将面临更多制约因素,将不得不在‘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之间作出取舍,由此可能导致通胀持续时间更长,货币政策紧缩可能将呈现‘节奏放缓,加息幅度降低,但持续时间更长’等特点,对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冲击也将更大。”中国银行研究院表示。

银行业危机或难转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

美国硅谷银行的倒闭影响已经开始外溢,尤其是欧洲银行业更是显著震荡。投资者神经紧绷,任何不利消息的传出都可能导致市场出现明显波动。市场一度担忧当前的银行业危机最终会像2008年时那样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看,这种风险已经降低。美联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29日的一周内,银行从美联储的银行定期融资计划中借款644亿美元,而一周前为537亿美元。美国银行业减少了对美联储紧急贷款计划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近期美国银行业的动荡可能正在减弱。

在景顺亚太区(日本除外)全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看来,此次个别银行的倒闭不会带来整个金融业的危机。第一,货币政策的紧缩不一定会导致危机。从过去看,也曾经有一些时期大量银行倒闭,但是也并没有带来危机,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并不在于当时倒闭的机构数量,而是在于这些机构对整个金融体系的重要性非常大。

第二,以往重大的金融危机通常都是在银行业放松监管之后出现的。例如,在2000年初期,当时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业务可以混在一起,这促成了很多新兴金融工具的使用,导致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从2018年开始,虽然这些小银行不用严格地去做压力测试,但是大银行都有非常严格的压力测试和非常严格的资本要求。

第三,以往的银行危机或者金融危机都是在银行放松贷款标准的情况下发生的。通过放松贷款标准,允许银行用更高的利率放贷,借此银行业的收入会上升,利润也会上升,这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所看到的。而当前,预计贷款数量和标准都会保持收紧甚至进一步收紧。

第四,这次硅谷银行倒闭更多的是资产和负债错配的结果。“但我们也必须考虑到,央行如果突然政策转向,肯定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会产生一些问题。所以这也会使得美联储对未来继续收紧货币政策更加谨慎,它要很好地平衡抑制通胀与保持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美联储要抑制通胀或者让通胀回到目标区间,同时保持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赵耀庭表示。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