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华尔街日报报道,2022年,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的投票席位将进行常规轮换,堪萨斯城联储主席、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克利夫兰联储主席和波士顿联储主席将成为该委员会的票委。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芝加哥联储主席埃文斯、里士满联储主席巴尔金和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将不再拥有投票权。分析认为,美联储利率政策制定委员会将获得FOMC投票权的地区联储主席,可能会强烈支持加息以应对高通胀。

2021年,美联储在最后一次货币政策会议上,以全面转“鹰”的姿态宣告年度收官。可以看到,为了缓解通胀压力,年内全球多国央行加快收紧步伐,甚至率先开启了加息序章。2022年,以美联储为首的全球央行将会踏上怎样的“紧缩”之旅?这将对全球市场尤其是大宗商品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在记者的邀请下,业内多位期货研究所负责人带来了自己的分析与展望。

回顾2021:美联储货币政策演变路径与资产价格变化

回顾2021年美联储货币政策,新湖期货研究所所长李强认为,2021年是美联储政策从稳经济到控通胀的转变之年,随着经济逐步走向自我修复和良性循环,美联储政策逐渐趋于收紧。从实际行动来看,美联储于11月开启Taper,宣布将以150亿美元/月的速度缩减购债,并在12月的会议中再次提速,加快到300亿美元/月,同时伴随着加息预期的持续升温。

“从全年来看,由于供给端的约束以及流动性宽松导致通胀问题日益凸显,在经济复苏之际,通胀逐渐成为美国经济中的主要矛盾。”在他看来,美联储对于通胀有一定的误判,“通胀暂时论”的预期引导实际上并未达到效果,这也导致临近年底政策紧缩力度逐步加快,这也使得风险资产在通胀压力和政策紧缩博弈之中更具波动性,但由于2021年还存在疫情带来的供给端压力,因此影响资产价格表现的因素更为复杂。

“从美联储政策路径演变来看,2021年是美联储从延续量化宽松(QE),到给出QE缩减预期,到最终QE缩减正式落地并加速的一年。”国信期货研究咨询部总监郑智伟表示,上半年美联储维持1200亿美元/月的资产购买规模,更多的是在与市场就货币政策调整进行预期上的沟通。2021年下半年,7月,美联储首次在会议声明中讨论,QE缩减预计将于年内开启。9月,美联储首次在在会议中提及QE缩减计划结束的具体时间可能会在明年中。11月,美联储正式开启QE缩减,每月购买的资产减少150亿美元。12月,美联储对QE缩减再提速,每月减少购买资产量升至300亿美元。另外,影响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主要因素从就业转向通胀,而对疫情的考量逐渐减弱。

“在市场影响方面,可以看到2021年海外整体流动性仍维持宽裕,10年期美债利率在一度上破1.7%后振荡回落,实际利率低位振荡,通胀预期大幅抬升。而国内货币政策显示出较强独立性,国内股债受到的影响相对有限。商品方面,以海外定价为主且具有较强金融属性的品种,自下半年起上方压力较为显著,但供需矛盾突出的品种仍维持强势。”郑智伟说。

在华泰期货研究所所长侯峻看来,从1月公开的FOMC会议纪要首次提及“逐渐减少”(Taper),就已经明确了2021年美联储已经处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准备状态。这对于市场来说,进入到了对照2020年12月FOMC会议上美联储对未来货币政策变动给出的条件进行动态分析的过程——其中加息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劳动力市场状况达到与委员会对最大就业的评估相一致的水平”“通胀上升到2%并在一段时间内处于温和超过2%的轨道”,而开启Taper需要满足“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的目标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条件。

从货币政策实施的情况来看,美联储直到2021年的11月份才开始实质性的实施Taper操作。但是对于市场的影响,尤其是对新兴市场的外溢性影响从年初预期转变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直接带来了发达经济体股指相对于新兴经济体股指之间的比价创下了2001年以来的新高。“从我们的统计来看,从南美洲的巴西、墨西哥,到欧洲的挪威、捷克等央行都进行了多次加息操作,甚至像发达经济体中的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等央行也开始了加息和缩表操作。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土耳其,受到美元流动性收紧和国内通胀的影响,土耳其已经面临货币危机。”侯峻表示。

平安期货研究所所长王思然告诉记者,2020年疫情以来全球经济遭遇断崖式下跌,美联储和各国央行开启了史无前例的宽松政策。2021年美国经济恢复增长,就业市场明显改善,美联储开始对外释放taper的相关信息,最终于11月正式启动。相较2013年Taper陡然出现并给全球金融市场造成很大冲击不同,这次美联储很早就开始释放相关信息,市场预期的高峰出现在2021年6月下旬,百度搜索指数显示“美联储”搜索指数在6月14日—20日当周创年内新高,对金融市场包括商品期货中黄金、有色、原油等金融属性强的品种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从二季度末开始持续,所以当11月美联储正式启动Taper时反而并未对市场造成很大冲击。

“随着美国通胀不断走高并创下30年新高,市场的加息预期也在不断升温。无论是美联储货币委员会专家点阵图,还是联邦利率期货所反应的加息预期,都显示市场对明年加息预期在逐步上调,预计明年加息超过3次、75BP的概率已经超过6成。因此当12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宣布提前结算Taper并释放更多加息预期的时候,市场反而出现上涨,反应了利空的兑现。”

在天风期货研究所所长贾瑞斌看来,美联储在2021年四季度打开缩减购债的窗口,并以加速度实现Taper。资产购买方面,11月3日鲍威尔在FOMC会议上宣布缩减购债。从11月起,美联储每月缩减购买100亿美元的国债和50亿美元的MBS,直至2022年中结束。12月15日公布的FOMC纪要对缩减购债的力度更胜一筹。由于通胀水平的不断发酵和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增强,美联储对通胀的定义不再是“暂时的”并且调高2022年的通胀预期,从而12月将减少200亿美元的国债以及100亿美元的MBS购买,2022年1月起将缩减购债的规模再度翻倍,并于2022年3月结束Taper。基准利率方面,美联储维持基准利率在0—0.25%不变,该利率从2020年3月起未曾变动。货币政策跟随通胀水平、劳动力就业指标动态调整,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可以说美联储在预期管理方面依旧可圈可点。

展望2022:美联储货币政策举措仍取决于通胀与就业表现

面对高企的通胀,美联储紧缩的步伐在提速,加息的预期大幅提前。当下市场更加关注美联储的加息时点与节奏,2022年美联储加息是会如预期般落地,还是“雷声大雨点小”,市场又会作何反应?为此几位所长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与见解。

平安期货研究所所长王思然:通胀走势是决定加息幅度与节奏的关键

2022年,通胀的走势是决定美联储加息幅度和速度是否会超预期的关键。美国通胀跟疫情关系很大,疫情下劳动力缺口扩大、物流和生产的中断,以及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是美国通胀不断超预期的原因。但我们认为美国通胀阶段性高点可能已经出现,原因是在2021年11月美国通胀价格组成中能源价格做出了最大贡献,原油价格已经大幅下挫,有望带动12月CPI的回落。目前来看,美国疫苗接种率超过6成,全球疫苗接种率接近5成并在不断提升,疫情的影响会逐步下降,全球供应链会加快恢复,美国劳动力市场缺口有望缩窄,通胀压力会较今年出现小幅的下降。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美国通胀一再走高,美债收益率却并未上涨,这反映出市场并不认同长期的通胀压力。当前市场已经预期2022年美联储3次、75BP的加息。如果通胀压力缓和,加息等于或者低于市场预期,就不会对市场形成新的利空,反而出现阶段性利空出尽带来的利多。当前美国经济依然脆弱,随着财政补贴的完全退出,美国消费仍会面临较大冲击,且2022年还面临中期选举,拜登政府维持就业和经济增长的意愿较强。因此,如果通胀预期有所放缓,预计美联储不会进一步加快加息步伐。

此外,加息对商品价格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从本质上看,加息对商品价格的影响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直接影响:通过调节政策利率来影响市场利率,抬升商品的持有成本和二级市场投机成本,对商品价格构成利空;其二是间接影响:主要体现为抑制经济过热活动,其他还包括冲击汇率、影响通胀预期等。因此,需要结合当下经济基本面来把握加息对商品的冲击影响。

站在当前角度来看,如果2022年疫情缓和且通胀回落,美联储不会采取进一步的紧缩措施。而当前市场已经有较充分反映和定价,加息对商品影响可能表现为利空的出尽。总之,我们认为随着美国通胀短期见顶,以及市场定价充分体现,加息短期内不会对市场造成新的利空;如果2022年通胀如期回落,美联储加息预期甚至可能有所放松,届时反而可能对市场形成阶段性的利多。这一切仍需要视当期疫情、通胀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判断,因此2022年市场很可能会表现为预期反复切换,需要把握预期差,迎接振荡市。

国信期货研究咨询部总监郑智伟:加息时点或取决于“充分就业”的实现

在美联储通胀和就业双目标下,美联储控通胀决心凸显,这决定了美联储的货币宽松政策难以进一步延续。随着美国服务业接力制造业复苏,前期财政补贴下居民储蓄累积,总需求仍然旺盛,美国经济增长仍具韧性。11月美国CPI同比增6.9%,创下近40年新高,薪资、能源价格和居住成本的居高不下成为美国通胀水平可能难以在短期内迅速回落的重要支撑。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近期会议中也承认通胀预期带来的风险真实存在。看向2022年,预计美联储本轮的货币宽松将告一段落,将在3月中旬结束量化宽松。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有望启动,下半年美联储或将首次加息,最早可能在6月加息,加息次数可能在2次以内。

美联储何时加息将取决于实现“充分就业”的时点,美国劳动力市场复苏潜力较强,测算显示2022年年中将满足加息条件。当前美国主动离职率上升和裁员率下降,职位空缺数仍处历史高位,反映出劳动力市场上岗位需求仍相当旺盛。在美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就业适龄人口比例下降,提前退休人数增加,长期来看劳动参与率回升存在阻力。若以美国维持当前劳动参与率水平、而失业率下降至疫情前水平作为充分就业的标准,则仍需新增就业约300万人。过去半年美国月均新增就业约55万人,若该月增长延续至2022年中,美国则有望实现充分就业,满足美联储加息的条件。

在市场影响方面,2022年海外流动性逐渐收紧,通胀预期维持高位震荡,处在历史低位的实际利率有望上行,这将对高估值的风险资产,如海外权益资产和贵金属形成压力。由于中美货币政策差异以及经济复苏节奏错位,美元指数上行面临较大阻力,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空间相对有限。大宗商品走势或将从普涨走向分化,以海外需求主导的品种有望强于国内需求主导的品种。

新湖期货研究所所长李强:紧缩政策节奏或“先快后慢”

当前市场普遍预期2022年和2023年各有三次加息,但这种预期面对的不确定性确实较大。我们认为美联储2022年的紧缩政策可能会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节奏,态度表现为“先鹰后鸽”。这种快节奏甚至可能表现在Taper一结束就很快启动加息,而并不像2015年Taper结束之后一段时间才加息。

在通胀与紧缩的博弈中,商品可能会存在结构性特征。国际定价的品种可能会受通胀影响较大,加之“外强内弱”、“新经济强、老经济弱”的特征,我们相对看好有色品种。而传统的黑色品种,由于需求端压力较大,只能靠政策影响供给端平衡。此外化工板块产能依然较高,总体上压力仍较大。需要注意的是,从上轮加息后市场表现来看,加息并不意味着风险资产一定会出现调整,如果加息背后折射的是通胀压力,反而可能呈现为部分商品价格上行压力的惯性。

华泰期货研究所所长侯峻:加息节奏或低于当前市场预期

展望2022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举措,从根本上还是要回到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框架之中。2020年美联储对货币政策实施框架进行了大幅修改,其中最主要的是前置了最大化就业目标,而将通胀目标后置以及转向“平均通胀目标制”,从而增加货币政策在支持最大化就业和经济增长过程中对于通胀的容忍度。

虽然从短期来看,受到疫情再度考验、供应链问题和就业率新低等因素叠加影响,美国通胀创下了历史新高,美国的宏观政策阶段性地转向了“抗通胀”,但是对于通胀问题的消除,我们认为美国更可能会通过提升供给侧来实现,而不是通过降低需求的方式来实现,因为后者和2020年修改的美联储货币政策框架是相违背的。所以尽管2021年最后一次议息会议上美联储释放了看起来很鹰派的货币政策操作,加快了Taper的时间表(2022年3月就结束Taper),同时给出了更多加息的预期(2022年预期加息3次),但是如果从美联储货币政策实施的角度去看,目前可能仍然是从疫情中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状态,转向了一个更加中性的宽松状态。因此,我们认为从战略上并不需要过度解读当前美联储释放的货币政策收紧信号,预计2022年美联储加息节奏会低于当前市场预期,很有可能只加息1次。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美联储是预期管理的高手,会通过预期引导的方式对市场流动性形成短期冲击,也就是说2022年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压力仍将延续。以美国通胀解决的角度出发,如果暂时不存在需求冲击的风险,那么从主动性上来看,在劳动参与率疲软的状况下,美国可能会通过增加产成品进口的方式来缓和当前的通胀压力,也就是说2022年中美之间贸易流可能会继续好于市场预期。

天风期货研究所所长贾瑞斌:加息并非解决供应链危机的良药

在2021年最后一次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偏鹰的举动不外乎“太高”的通胀水平。可以看到,供应端问题造成美国通胀水平从2021年以来一路攀升,最新通胀数据已创1982年以来新高,远超美联储2%的长期通胀目标,引起市场广泛关注。需要注意的是,美联储两大货币政策目标——就业最大化和通胀稳定并非是互补的,高通胀制约充分就业,所以美联储很有可能在实现就业最大化之前即采取加息行动。为缓解通胀压力过高压力,促使经济平稳运行,我们认为美联储很有可能在2022年3月终止Taper,并于6月起开启加息周期,全年加息次数在2—3次,每次加息幅度25BP,使得美债短端利率上行幅度大于长端。

在汇率方面,加息前夕将带动美元指数偏强运行,到正式加息开始时处在高位,美元指数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逐步加大。在美股方面,可能并不会因为加息影响而出现明显下跌,经济基本面的走强反而会推高资产价格。在美债方面,加息周期正式启动后,美债收益率将持续震荡上行。在中债方面,毫无疑问,即使中国的货币政策制定“以我为主”,美联储加息预期提前将制约国内货币政策的宽松幅度,加之国内经济稳增长信号强烈,新一轮信用周期打开,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空间有限。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加息不是解决供应链危机的良药,供应链瓶颈是导致美国本轮高通胀的重要影响因素。因疫情防控得当,中国以完备的产业链向美国输送大量货物,然而美国码头工人和卡车司机并未全然复工,使得港口出现大面积拥堵。倘若2022年供应链明显通畅、港口运输逐步恢复正常运转,叠加美国国内就业意愿抬升、生产瓶颈逐步解决,美国加息的必要性则会大幅降低。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