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12月17日,2021 年中国2 年期和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下行23BP 和30BP,中国经济增长动能在紧信用控风险调结构政策取向和时不时爆发的点状面状疫情影响下趋弱,同时央行适当宽货币托底经济增长,促使国债收益率平坦化下行。展望2022 年,我们判断新冠疫情将长期化流感化,新冠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冲击绵绵不绝但震荡趋弱,中国结构性货币宽松举措以及供给侧改革政策的协调有利于经济内生增长动能的增强,多目标制约下央行货币政策或大致保持在2021年底水平,大水漫漫或调整政策利率的可能性均较低。在2021 年11 月底的水平基础上,我们判断随着经济内生增长动能的增强以及消费物价上升趋势的确立,中国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空间大于下跌空间,核心波动区间为[2.7%,3.2%],风险来自于新冠疫情形势、农产品通胀冲击和中美地缘政治风险。

12 月6 日政治局会议以及2021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字当头,针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了稳增长力度,针对供给侧政策不确定性做了进一步的政策解读,这将有利于在新冠疫情发展不确定的情况下增强私人部门支出意愿和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相应地国债的避险需求减退;另外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动能环比改善,猪肉价格企稳回升以及中上游涨价传递到下游,正在驱动中国消费物价加速上涨,两者均不利于无风险利率。但短期来说,由于国内货币流动性稳健偏松,Omicron毒株全球蔓延,国债收益率暂时保持了低位震荡格局,提防央行收紧流动性打压债市加杠杆行为的可能性。

(文章来源:建信期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