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上市首日大跌后,Grab股价在一周时间内持续下跌。截至12月10日,Grab股价为8.08美元,较发行价已经下跌27%。
对于Grab股价持续下跌,博通咨询资深金融分析师王蓬博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Grab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仍然需要持续烧钱补贴。此外,它的估值相对而言已经处于高位,而且疫情期间旗下业务会受影响,盈利可能持续受到不确定性影响,上述因素导致二级市场有所担心。从市场看,东南亚市场相对于国内市场较小,发展空间受限。
从业务构成看,Grab更像是国内滴滴、美团和支付宝的混合体。根据招股书,Grab目前在8个国家/地区的465个城市开展了业务,通过多场景实现高频本地化消费服务,包括外卖、叫车、杂货配送、电子支付、金融服务等。
“烧钱”仍然是Grab面对的难题。在12月3日纳斯达克敲钟之前,Grab已经连续多个季度公布财报。Grab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三季度收入同比下滑9%至1.57亿美元,主要受疫情影响多个地方的网约车业务无法开展。疫情同时影响了Grab的月活用户,三季度用户为2210万,同比下降8%。此外,三季度Grab净亏损为9.88亿美元,亏损同比上升59%。
具体业务上,三季度Grab网约车业务的收入8800万美元,同比下降26%,外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8%至4900万美元,金融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1%至1400万美元。
对于盈利问题,Grab联合创始人兼CEO Anthony Tan此前曾表示“我们不认为增长和盈利能力是相互排斥的。我们在一个市场机会巨大、垂直领域渗透率低的市场中运营,我们确实相信我们拥有成本领先优势。”
为缓冲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Grab在11月宣布与电商平台Lazada合作,为Lazada卖家在新加坡提供当日送达服务。
标准普尔全球评级在一份报告中表示,Grab 的上市将为其“现金消耗”提供更大的现金缓冲,但它表示该公司的“信用质量继续受到其亏损业务的限制,未来12个月的自由经营现金流可能为负值。”
同时在东南亚地区Grab并非没有对手。Grab的竞争对手包括区域互联网公司Sea和印度尼西亚的GoTo。外媒此前表示GoTo计划在完成预期的20亿美元私人融资后,于2022年在当地进行首次公开募股,并且将在美国上市。
不仅是Grab,Grab的股东Uber也拥有网约车、外卖以及货运等业务,上市2年依然处于亏损状态。Uber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72%至48亿美元,净亏损为24亿美元。三季度Uber网约车业务收入为22亿美元,同比增长62%。减少补贴是盈利的关键,财报显示由于销量增加和司机激励减少,网约车业务调整后EBITDA利润率连续改善。
不仅是Grab上市后股价表现不佳,国内的互联网出行平台嘀嗒的上市之路已处于停滞状态。今年4月,嘀嗒出行向港交所递交了第二版招股书,根据港交所官网,这版招股书已经处于失效状态。易观汽车出行行业高级分析师何奇表示,嘀嗒上市搁置主要还是营收利润能力太过薄弱,顺风车作为其主要业务,在当前的监管收紧的情况下,嘀嗒充满了不确定性,接下来为了满足平台监管合规化要求所付出的成本也会增加。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