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全球对于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的关注和重视程度逐渐升高,气候金融因而得以迅速发展。11月1日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第二十六次会议 (COP26) 更是将全球目光再度聚焦这一领域。此次会议目标旨在协调各国就《巴黎气候协定》碳排放标准规则达成一致,会议结果将直接改变全球气候金融资本未来几年的走向,加之目前全球疫情起伏未平又逢能源危机,诸多不稳定因素叠加,全球“共奔零碳”之路并不平坦。

全球各机构纷纷出手

千万亿级资本成立联盟

大会议程还未过半,全球各大机构和公司便已纷纷行动起来。

2日,贝莱德宣布已为专注于气候变化的基建设施基金“气候融资伙伴关系”(Climate Finance Partnership)筹得6.73亿美元,并自身向这只基金投入了2000万美元,用于投资新兴市场气候融资领域;亚马逊杰夫·贝索斯的地球基金(Bezos Earth Fund)也承诺捐赠20亿美元,用于投资通过景观恢复和农业系统转型来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产业领域。3日,来自45个国家、资产共计价值130万亿美元的450多家世界最大银行和养老基金宣布成立格拉斯哥零净金融联盟(GFANZ),承诺致力于实现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目标,未来相关机构管理的所有资产都将与净零排放保持一致。COP26也承诺将通过增加公共投资、调动私人资金和将全球金融体系重新布局为“净零”模式等三种形式部署投资,并交付原定于2020年支付的富裕排放国家向气候脆弱国家每年提供(为期10年)的1000亿美元帮助实现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资金。

但形势并非如看上去这般乐观,反而有道阻且长的意味。

第一,没有任何规则来阻止资金投资于化石燃料领域的扩张。尽管各机构确实准备扩大对绿色项目的投资,但对化石燃料领域投资的不限制依旧是一个巨大潜在的风险因素。美国总统拜登就曾在早几日的G20峰会上敦促OPEC和俄罗斯加大石油燃料的开采量。

第二,尽管现阶段各机构的资金足以实现经济学家估计的未来三十年约100万亿美元到150万亿美元投资才能实现净零目标的这一数字,但这些机构的作用也可能被夸大了——因为这些公司管理的资产并不能够保证都被投入到低碳的投资项目上。

欧洲和亚洲也正卷入一场由疫情引发的供应链危机导致的能源危机。随着北半球冬季的到来,天然气市场的供应紧俏,英国已重启了燃煤发电,中国政府也要求扩大煤炭生产。受对传统燃料需求回升的影响,iShares全球清洁能源ETF(ICLN)在今年已经下跌近12%。

中美能否达成合作已成重中之重

近年来,中美双边摩擦从贸易扩散至产业、金融、科技等领域,因而气候变化领域也被视为两国可以开展合作的不多的领域之一。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同时也是最大的两个污染国,中美在此领域仍旧存在诸多矛盾。

中美两国在气候领域存在的矛盾主要有两个。其一,是减排量的责任认定问题。中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基本战略定位是中国仍旧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因此在减排量上应该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CBDR)”责任。而美国始终认为中国应该承担更多的减排量。其二,是中国是否应该承担对气候脆弱国和弱小发展中国家气候转型的资金和技术转让责任。美国认为中国应该承担起更多资金技术责任。

尽管矛盾诸多,但中美对减排的目标仍是相对一致的。

根据中国在COP26上正式提交的目标报告,中国将力争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并计划在206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美国方面,拜登在会上表示,他将制定政策让美国在2030年前实现排放量至少减半,并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拜登政府此前提出了一项紧缩的支出框架,框架中包括了5550亿美元的试图运用税收优惠等方式推动的清洁能源项目,目前正在等待国会审议。

分析指出,如果中美两国能够围绕净零经济所需要的新兴技术展开知识产权方面的合作,那么看好清洁能源以及工业和建筑业向更环保的流程转型的投资者将受到鼓舞,资金也将更好地流入这些绿色项目。但从美国国内政治生态分析,中美合作必然要将其他的贸易、劳工和安全问题考虑在内,而美国也不希望承担额外的责任,因此困难仍旧不小。如若中美无法达成合作,则会阻碍资本流向低碳和绿色投资项目,清洁能源技术市场可能无法稳定发展。

绿色能源板块前景可期

结合COP26目前各国提出的减排目标以及国际能源署提出的未来30年世界能源版图可能出现情景,在既定政策情景 (STEPS) 而不新增政策下,则全球化石燃料需求量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平稳状,到2050年会略有下降;与此同时,几乎所有能源需求的净增长将都来自低排放的能源燃料。国际能源署表示,如要在2050实现净零排放,到2030年,在能源转型方面的投资需增加到每年约4万亿美元,并需要在清洁能源电气化、提升能源效率、防止化石燃料操作泄露和清洁能源创新四个领域持续采取行动。因此,如果全球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风力涡轮机、太阳能电池板、锂离子电池、电解槽、燃料电池等板块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7万亿美元,届时上述领域的市场规模将超过目前的石油市场。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