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石头的“变形记”
“哗啦啦、哗啦啦……”6月3日,随着挖掘机转动挖斗,一块刚从地里被翻出来的小石头,和伙伴们一同被倒进旁边的货车车斗里,踏上了新的旅程。数十年来,它们一直“沉睡”在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铁矿后山内,一座光秃秃的土山包里。
小石头并不知道,这座土山包,是当年石碌铁矿进行露天开采时,挖出的尾矿和泥渣堆积而成的。据有关部门估算,其体量约有1.67亿立方米,近4亿吨,其中,含铁品位26%左右的铁尾矿约有2400万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么多的尾矿堆放在山里,既是一种资源浪费,还影响生态环境修复。”昌江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有关负责人说。
小石头之所以能重见天日,和一个项目关系密切——今年3月,经昌江县委县政府引进、投资2.5亿元的瑞图明盛环保建材(昌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图明盛)年加工300万吨尾矿综合利用生态示范项目试生产,可把废弃的尾矿加工成碎石、砂子、环保砖等建材产品。
“这样一来解决了生态环境问题,二来解决了建材紧缺问题。”该负责人说。
半个多小时后,小石头和伙伴们抵达了该项目工厂,进入了下料口,开始了奇妙的“变形”历程——
首先,小石头和伙伴们被传送到破碎车间,经过棒条振动筛,把身上的渣土筛掉,同时用高压水柱“洗澡”,在这一环节,80%以上的渣土会被清洗掉;
接着,它们被送进颚式破碎机进行初碎,在进入单缸圆锥破碎机、多缸圆锥破碎机进行中碎和细碎后,再经过缓存仓送到重力分拣车间进行筛选。在这里,铁品位高的铁精石和铁精粉会被机器自动识别、挑选出来送到成品库,当铁矿石出售。
“未被筛选的小石子将进入整形机进行第四次破碎,并根据市场需求,被加工成不同规格的碎石。一部分细碎的小石子则被加工成可以替代河砂的机制砂。”瑞图明盛技术员吉伟腾说。
最终,石头们加工成机制砂,被送到旁边的环保砖生产车间,“变形”成为高强度码头砖。几天后,它们将被送往海口新海港客运枢纽项目工地,成为码头建设的一部分。
“我们的项目达产后,一年能消化掉300万吨尾矿,产出30万吨铁精矿、210万吨砂石骨料,以及60万吨的尾泥等,年产值超2亿元。”瑞图明盛董事长黄文桂说,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可以循环利用,尾泥也被收集起来加工成页岩砖,整个生产环节可实现零污染、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