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多次作出重要论述。全社会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成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这为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具体方向。
云南新兴职业学院作为高职院校,从租房办学到租地办学、从买房办学到征地办学,始终牢记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念。确立了“爱国、爱党、勤学为民”的校训,在师生员工中响亮提出“听 党话、感党恩、永跟党走”的号召,准确把握高等职业教育坚持立德树人使命。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切实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方面,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校落地、开花、结果。增强了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自信心和践行力。使社会主义心价值观,落实落地,落小落细,入眼、入心、入脑。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和积极的社会效应。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这一重要思想观点,聚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培育什么样的价值观”同“培养什么样的人”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云南新兴职业学院自建校始,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在推进学院教育教学和改革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青年学生价值观教育摆在突出位置,以学习践行“雷锋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为抓手,以教育培训、案例示范、实践养成、价值引领为手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实践的生动局面,充分挖掘各种重要节庆日、纪念日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利用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政治性节日,三八、五一、六一等国际性节日,以及党史国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纪念日等,因势利导地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形成了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建立了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长效机制,使毕业的学生人人会讲红军长征故事,并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砥砺奋进之路;人人会讲雷锋事迹,躬身践行雷锋精神;人人会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把孝老爱亲贯穿到日常生活工作中,提升道德修为、涵养新风正气。
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云南新兴职业学院学习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10年来,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积极引导师生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一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纳入人才培养计划。成立学校传统文化办公室(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心),有编制,有专人负责。加强与省委文明办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德育处的对接联系,拟定教学内容,明确培养目标,制定教学大纲,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基本内容,聘请专职教师为学生讲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充分运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教化资源,深化学生孝老爱亲教育、诚信教育、勤劳节俭教育,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同时,通过教学方法创新研究和实践,检查课程教案、教学进度、组织期末考试等,开展部门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不断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也就是落实落地,落小落细,入眼、入心、入脑。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二是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日常生活实践。在全体师生中开展“日行一善、月改三过”实践活动;每月组织师生进行一次传统文化力行分享会;每月开展一次“找人好处,改己不足”大学习、大讨论;每年开展“孝男孝女”评选活动,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校园风尚,学生假期回家为父母洗脚按摩成了自觉“功课”;每年为年满18周岁的莘莘学子举办成人礼,引导广大家长和社会各方面、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和法律意识;为家庭困难学生提供“爱心食堂”、每年为困难学生免费购买回家车票、发放过冬棉被,组织勤工俭学活动;督促、检查教职工每月给父母或岳父岳母邮寄生活费、打电话慰问父母等等,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践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通过建章立制,巩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果。持续推进“百名师生手拉手”帮扶活动,教职工自发为家庭困难学生开展“一对一”资助帮扶,直至学生毕业;成立妇联、工会,守护公平正义、弘扬美德善行,学院为哺乳妈妈每月发放奶粉补贴,为教职工父母发放孝亲基金、购买孝亲鞋。买孝心被子孝亲按摩器,发春节红包。2021年,学校投入千万多元,为95位老师提升硕士学历报销学费。这些暖心举措,就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落实,落小。学校教职工工作稳定、安心教书育人。
四是在禄劝县建——禄劝孔子书院。书院占地约20亩,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使禄劝人民更好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在校园内建设占地2600平方米的“古圣先贤广场”。为充分发挥孔子书院和古圣先贤广场在滋养人们心灵、陶冶道德情操中的功能作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人心、教育大众,焕发生机活力、增强文化自信。云南新兴职业学院将孔子书院无偿捐赠给禄劝人民,免费向社会大众开放。同时,为禄劝增加了一个城市建筑标志。学习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10年来,云南新兴职业学院深入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观念,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效果得到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学校《打造文化品牌 践行孝道人生》荣获高校文化节“一校一品”校园文化优秀成果“二等奖”;在“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展示活动中荣获“三等奖”;学校开展的《八佾舞》在第12届中国之星“金孔雀奖”和中国非遗春晚云南选拔赛上荣获“金奖”和“最佳组织奖”,在2019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中荣获“最高奖”和“最佳组织奖”;2021年云南新兴职业学院创办者荣获云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等等。
充分发挥“雷锋精神”在校园的榜样作用
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云南新兴职业学院自建校以来,一直在师生中贯彻落实“雷锋精神”,注重把“雷锋精神”融入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生活工作中,提高师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是在校园里建设占地2000平方米“雷锋广场”,把老一辈革命家的雷锋题字,写在雷锋雕像的两侧。结合校园广播、壁画、标语等,以每年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为契机,善于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学生便于参与的平台,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开辟学生乐于参与的渠道,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以雷锋为榜样,引领青年学生向上向善,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争做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的好孩子。二是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成立学校师生义工团、宣讲团、医疗服务队、“学雷锋服务站”,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制度化,把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做在班级、做到校园、做进社区。助人为乐、拾金不昧、义务献血、尊老爱幼等事迹在校园蔚然成风,协助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垃圾清理、健康知识讲座、健康体检任务已是学生的常规活动,树立了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落小,为群众带来了温暖。三是把学雷锋和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实践活动,发掘典型、树立榜样,每年在师生中评选“感动校园 身边好人”,树立了一大批立得住、叫得响、师生认可的先进典型,重视用榜样的力量感染人、鼓舞人、带动人,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校风。为患白血病的学生捐款近50万元。仅2020年学生捡废品变卖的钱送给困难同学买毛毯两百条,车票380张,捐款3万元。把党的温暖送给家庭困难的学生。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我校沈龙、张叶春雯、史璇琦等数名毕业生随同云南医护人员组成的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前往武汉开展为期56天的医疗援助工作,这是我校学生以实际行动传承雷锋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写照。我院捐资60万元,给团中央,阅读阅中国项目,给昆明市富民县六所中学建图书室。
充分发挥红色校园文化在立德树人中的铸魂功能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实落地,落细、落小上下功夫。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一是创建红色校园,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为契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云南新兴职业学院在当年中央红军和红二、红六军团经过的地方,利用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在校园中建设1500米长的《长征壁画》、2400平方米的《红军长征纪念馆》、4000平方米的“巧渡金沙江”情景群雕、2000平方米的“普渡河铁索桥激战”大型雕塑、3500平方米的党建学习中心等红色文化育人场所,为师生员工深度体验和感受伟大长征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提供学习教育基地,增进师生热爱党、热爱祖国,增进他们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深厚感情。自2021年7月至12月,云南新兴职业学院长征教育学院共接待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学校、医院、民间团体等参观学习100余次,人数12000余人,组织本院3个校区师生员工参观学习820余次,人数5万余人次,云南28所高等学校党委书记到校参观学习,交流工作,校园红色文化已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网红打卡点”。二是组建长征文化宣讲团,从党委职能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优秀骨干教师和团学干部中遴选政治觉悟高、文化素质好和能生动宣讲红军长征故事的师生,组建师生两支宣讲队伍,并结合学校周边红色革命事迹、遗址和红色校园文化,制定宣讲实施方案,精心设计宣讲内容。为了体现特色和独创,云南新兴职业学院启动“五四四”培养工程,即“唱响五首红军歌曲,讲好发生在禄劝的四个红军故事,编演四场红军话剧”,该项活动已在校园广泛开展,深受广大师生喜爱,荣获云南省委宣传部党史学习办公室颁发的“云南省‘云岭百姓宣讲’示范点”称号。三是建设“长征营站”,为师生员工深度体验和感受伟大长征精神提供学习教育基地;主办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5周年座谈会,深度挖掘地域红色文化,开辟红色文化阵地,以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引领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双休日组织学生到红军长征曾经战斗过的普渡河铁索桥和翠华镇汪家大院毛主席居住的地方、白家大院周总理居住过的地方、李湘家大院朱总司令旧居开展革命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各种途径把我们的好孩子培养成红孩子。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凝聚共同价值追求的导向作用
一是注重将党史融入思政课教学。严格按照1:350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将思政课堂搬到党建学习中心、《红军长征纪念馆》、《英雄广场》等校园红色育人场所,把思政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课程深度融合,充分利用校园红色文化,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洗礼,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红心向党”,勉励学生志存高远、敏于求知,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二是坚持定期组织师生开展集体学习。每周日晚上19:30-21:30开展全体教职员工政治理论学习,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时事政治、国学经典。每周三晚上19:30-21:30组织全校学生观看革命影片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片,对学生进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教育教学各方面,转化为师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规范,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感恩孝敬的精神品质。三是坚持开展教职工每年读8本励志书的活动。将红色经典书籍纳入必读书目,全体教职工按计划进行学习并上交学习笔记,同时,在每周日晚全体教职员工集体学习时组织分享、交流。四是唱响红色歌曲,传承革命精神。利用校园广播在早、中、晚时间段播放“长征组歌”等励志的革命歌曲,让师生在经典红色歌曲中了解革命历史、感悟革命精神、汲取奋进力量。五是坚持每周一早上组织学生开展升旗仪式,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轮流作国旗下讲话,把“四史”学习教育融入讲话中,通过潜移默化、持续用力,让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示范作用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是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和红二、红六军团长征经过的地方。云南新兴职业学院创建者是从禄劝革命老区走出来的人民子弟。穿军装、上大学、当教授、办学校,是他一生的缩写。在革命老区办大学,助力老区百姓奔小康是他毕生的梦。2019年,在全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前夕,古稀之年的他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对革命老区的深厚感情,排除万难、一往无前,把高校建在革命老区是最持久的扶贫。仅用10个多月的时间,一所占地700余亩,气势恢宏的大学便矗立在革命老区——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2020年上半年,云南新兴职业学院举全校之力开始新校区搬迁工作,当时新校区刚建成,内部要考虑安全、师生舆论、校领导班子等问题,对外涉及家庭、社会、教委,以及地方的态度。再加上新校区水电、交通、绿化、环境等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搬迁工作千头万绪、阻力重重。面临诸多困难,学校精心策划,积极动员,排除种种困难,蓄力搬迁,领导干部和师生党员身先示范,克服重重困难齐心协力、人人思进、校风如帆,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新校区搬迁工作。新校区的建成和顺利搬迁,再次展现了云南新兴职业学院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激发出来的强大精神动力,很好的诠释了全体“新兴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也由此凝练出了云南新兴职业学院“六种精神”,即吃苦耐劳的老黄牛精神、甘于奉献的雷峰精神、爱老教老的孝道精神、身正垂范的表率精神、务实严谨的治学精神,同时建设了占地1400平方米的“奋进广场”和占地1500平方米的“英雄广场”。
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要在社会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云南新兴职业学院的创办者是具有53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带头把党对人民的温暖送给人民。他代表学院怀着一颗回报人民的赤诚之心,为禄劝村民经济收入、生活条件、基础设施建设等得到改善。一是扶教育。确保学院贫困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通过免除学费,提供校园勤工俭学岗位,组织寒暑假外出参加社会实践等,多方式、多渠道减轻贫困大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近年来,共计为40多名禄劝校内就读的贫困学生免除学费。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转变村民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提高村民对老人的恭敬心和孝顺心,也是云南新兴职业学院一直致力的方面。云南新兴职业学院在校园中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2019年云南省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中获得全省民办高职院校第一的好成绩。为了向万德村700多户人家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云南新兴职业学院组织工作专班,发放光盘、书籍,组织集体学习,开展过专题讲座,修建了七块语录墙……,这些举措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改变村风民风,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和谐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扶经济。俗话说;若要富,先修路。制约禄劝县万德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是交通。农民种的洋芋、蔬菜、肥猪,拉不出去。外面买的大米,化肥,建筑材料拉不回来。为改善万德村交通闭塞这一困境,让村民告别人背马驼的历史。方便学生上学和农民外出务工,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及经济收入。云南新兴职业学院组织工作队修通土路21公里,修建水泥硬化路4公里,修建桥梁5座。目前,已基本实现了村组相通,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此外,为万德四个村打水井、架电线、修水池、引水管,解决了人畜生活饮水问题。代表党把温暖送给人民。三是扶生活。万德村有三个村,民房年久失修,为改善村民住房条件,让村民住上安全房,扎扎实实解决老百姓的生活问题,云南新兴职业学院在禄劝县则黑乡万德村委会三个村民小组解决住房问题,建盖了87套别墅式的住房,全部免费提供给农民居住。使村民从此告别了土泥瓦房,住上了小区房,过上了旁人眼中的“城里人”生活。同时,安排万德村350多农民工就业,和30名高校毕业生就业。有三户因丈夫去世造成家庭困难,优先安排他们家属到学校工作。回报社会、造福社会,把党对人民群众的关怀送给人民。是云南新兴职业学院响应国家号召,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