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海、北京等重点城市相继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构建系统完备、运行有效的垃圾治理体系成为各城市亟须完成的重要课题。2月7日,同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垃圾问题必须形成系统的解决方案,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每个城市都应有一个垃圾处理的顶层制度设计。
杜欢政把这个顶层制度设计归纳成“三全四流五制”。三全指垃圾的全程分类、全主体、全品种。全程分类即前端分类—分类运输—分类处置,整个体系要健全;全主体指政府是主导、企业是主力、公众是主体、环保组织是主推,达到全社会共治;全品种指所有的废弃物品种都应集中考虑,从产业共生角度设计项目。四流是指废物的物资流合理、价值流增值、信息流透明、环境流无害;五制指健全特许经营权制度、空间场地保障制度、减量补贴制度、生产者延伸制度、绿色采购制度。
除顶层制度设计外,科技也是实现垃圾分类的重要助力。在第十三期环境茶座—指尖环保2020总结暨生活垃圾管理建议研讨会上,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石说,通过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万科公益基金会和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共同开发了垃圾地图数据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看到城市废弃物管理的总结和公报,垃圾处理企业的数据、信息;同时,公众可以通过平台展示随手拍的内容,这也是鼓励大家记录和分享居住环境中的垃圾分类成效,对处于摸索阶段的试点城市垃圾分类行动,具有参考意义。
本报记者 李 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