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云南网讯(记者张雪飞)记者日前从省气象局等部门了解到,2016年省政府与中国气象局省部合作协议签署以来,我省强化资金保障,加大气象灾害科技创新,全力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气象事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气象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气象防灾减灾和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成效凸显。

2018年以来,我省共筹措省级气象经费46936万元,突出支持气象基础能力提升、人工影响天气、气象赋能服务经济发展等工作。安排省级财政资金20871万元,支持省气象局实施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农村防雷减灾示范工程、气象预报预警能力提升工程等气象事业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有力推进气象监测、预报装备迭代更新,气象服务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今年,针对强降水气象预报预警短板弱项,专项安排强降水监测预报预警应急防汛调度能力建设资金945万元,支持省气象局建立云南强降水防汛“1262”递进式气象预报预警服务体系,为省委、省政府和相关部门精准指挥调度强降水防灾减灾救灾提供支撑。目前,云南省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全面投入业务运行,省、州(市)、县(市、区)三级预报预警实现一体化运用,有效提升了极端天气事件和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灾害等气象风险预报预警能力。

为发挥防灾减灾科技支撑作用,省气象局牵头承担的省重点研发科技计划“云南强对流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警系统研究”项目,促进强降水、冰雹、雷电短临预警能力明显提升,预警准确率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3%。建成强降水诱发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平台,预警空间分辨率达3公里。省气候中心联合省气象台承担的省重点研发科技计划“气候变化下主要气象对高原特色农业的影响评估及监测预报技术研究”项目,研究云南高原特色作物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致灾机理,揭示农业气象灾害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建立高原特色主要经济作物的气候适宜性区划,建立澜沧江—湄公河全流域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报预警方法,提出高原特色农业防灾减灾的精细化气象服务技术方法及服务方案,提升气象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我省立足于防、着眼于早,准确研判、因地施策,自2020年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开展以来,建立了“专家指导+工作调度+定期通报+督导检查+数据管控”等工作机制,高质量完成调查阶段任务。截至目前,全省采集各类调查数据2790余万条,将普查成果应用在气象灾害预警指标修订、气象灾害风险预警等5个方面,尤其是雷电和冰雹普查成果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为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省着力强化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作业点建设,飞机增雨作业常态化实施,以及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和基地建设,有效提升了人影作业保障、指挥系统集成水平,省、州(市)、县(市、区)三级人影体系全面建成。高效安全的飞机增雨作业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技术得到广泛运用,年增加降水约30亿立方米,防雹作业保护农作物近2000万亩,防雹有效率达到80%以上,增雨防雹效果得到大幅提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