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非遗和亚运碰撞会产生什么火花?近日,余杭区“迎亚运•少年非遗说”传说故事讲述大赛(决赛)在良渚第一小学玉鸟校区落下帷幕。43位青少年身着特色服饰精彩亮相,把《鲁妹造伞》、《鸬鸟的传说》等地方传说故事搬上了舞台,还将烘豆茶、仓前掏羊锅等地方特色美食的来历生动地呈现出来。

“我曾有幸参加了一次余杭纸伞的寻访之旅,在非遗传承人刘有泉、刘伟学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国手工艺人一代代的传承与创新,看到了他们的执着与坚守,看到了他们的情怀与信念。”瓶窑镇第二小学单雨嫣同学,凭借《余杭纸伞》斩获此次大赛特等奖。她说:“在深入地了解家乡纸伞非遗文化的同时,我想借助杭州亚运会这个国际舞台,通过我的讲述让余杭纸伞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家乡的非遗文化。”

瓶窑镇第二小学单雨嫣讲述《余杭纸伞》

自今年3月大赛启动以来,余杭区各校师生积极参与,200多名小选手踊跃报名。经过激烈角逐,43名选手最终脱颖而出进行“巅峰对决”。“经过精彩比拼,此次大赛最终评选出特等奖2名,一等奖4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21名。”余杭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我们将推荐优秀选手参加省级比赛,在全省舞台上讲述余杭非遗故事,展示余杭传统文化浓厚底蕴。”

“杭州亚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典,更是一次文化交流的盛会。余杭青少年见证荣耀时刻的同时,也身体力行传播非遗文化,擦亮杭州‘亚运之窗’。”余杭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 余杭将继续举办一系列‘非遗迎亚运’活动,深入推动非遗走进校园,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余杭民间口头文学保护传承,展现新时代少年儿童精神风貌和艺术风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