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3年中国品牌日活动开幕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惊艳上海

众多生态产品引来络绎不绝的观众高伟 摄
尝尝云南的好咖啡高伟 摄
线下展区设计融入了自然生态理念高伟 摄

5月10日,以“中国品牌,世界共享;品牌新力量,品质新生活”为主题的2023年中国品牌日活动在上海开幕。云南40家知名企业参加线上展览,其中15家企业参与线下展览,展示了云南的独特魅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运用山水林木元素 云南展区有颜又有料

2023年中国品牌日云南展区的主题是“‘象’往云南”。2021年,一群来自热带雨林的亚洲象,跨越1300多公里北移南返。象群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成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了解云南的一个窗口。

近年来,云南大力推动品牌建设,今年3月份,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云南省深化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要建立以质量和诚信为核心的云南品牌文化,打造一批代表云南产业形象、在国内外市场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品牌;积极培育家政服务行业领域品牌,塑造“生态、健康、时尚”的云南旅游品牌等。而此次参加展览的40家企业,就体现了云南企业以自主创新、品牌打造和质量提升推动发展的最新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线下展区设计融入了自然生态理念,运用“山、水、林、木”等元素设计造型,错落有致的屏幕播放着云南宣传片,塑造“山、林”之境,凸显云南生态优势。展区重点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和健康生活三个板块打造。

茶、咖啡、鲜花……特色云品集体“出圈”

在乡村振兴展区,展示了云花、云药、云茶、云果、云咖啡等众多产品,吸引了许多观众。

云南是中国茶叶大省,2022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达749万亩,综合产值1380亿元,全国排名第二。近年来,云南省出台“茶十条”等实施意见,旨在提升茶叶生产经营主体的积极性,有效促进茶产业的绿色有机发展和转型升级。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有限公司、云南龙生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双柏白竹山产品营销有限公司等公司带去了自家的拳头产品,普洱茶、古树茶、明前绿茶、云雾茶、功夫红茶等产品整齐陈列在展柜上。

“左手咖啡,右手茶。”云岭大地物产多样。近几年,咖啡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统计显示,云南已成为我国咖啡种植第一大省,咖啡种植面积、产量居全国第一,均占比98%以上。在这次展览中,曼老江咖啡带去了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系列咖啡,包括梦露蝶意式拼配咖啡豆、黑颈鹤意式拼配咖啡豆、亚洲象意式豆、亚洲象单品手冲豆、滇金丝猴挂耳咖啡等。其中,滇金丝猴主题咖啡和亚洲象主题咖啡,是曼老江咖啡分别与丽江市老君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及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联名推出的公益咖啡,实际销售额的15%作为专项捐赠金用于滇金丝猴及亚洲象保护项目。

云南鲜花香飘海内外,展区里各色鲜花绽放,昆明虹之华园艺有限公司展出菊花20多个品种,其中草莓糖、彩凤羽两个品种颜色多变、花型独特,深受市民喜爱。昆明杨月季园艺有限责任公司展出了帝王花、月季等拥有自主专利技术的鲜切花。

鲜花饼、云腿月饼、野生菌……各色展品色香味俱全

特级初榨橄榄油、鲜花饼、云腿月饼、来思尔小酸奶、摩尔农庄核桃乳、野生菌产品、云南白药牙膏……

在产业发展展区,各色展品“色香味俱全”。大理苍山下、洱海边,云南皇氏来思尔乳业有限公司拥有自主益生菌种质资源库,保存有上千株益生菌种,其中29株菌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利用特色鲜活菌菌株开发的产品风味独特,来思尔小酸奶、摩菲水牛、每日鲜系列等产品得到行业专家和消费者的高度认可。

“红伞伞,白杆杆……”2021年爆红的这首网络洗脑神曲让公众了解了云南人对野生菌的执着和热爱。每年雨季到来,就到了野生菌上市的时节。云南丛山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将中国传统美食的精髓再现于现代生活中,让传统美食的香气在现代生活中绽放。

浪漫蓝花楹、鹤庆银制品……沉浸式感受云南的魅力

2022年,《云南省“十四五”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发展规划》提出,要打造“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矩阵体系,打响一批有影响力的健康生活目的地城市品牌、乡村品牌,培育一批健康生活旅居示范项目、精品路线和平台,形成一批健康产品品牌,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和国内影响力的企业品牌。健康生活展区非常契合云南打造人人向往的“健康生活目的地”的理念。展区内,一张昆明蓝花楹的紫色浪漫大图吸引了不少人,在这个展区,你还可以沉浸式体验非遗技艺,零距离感受鹤庆银匠文化……

线上的健康生活展区同样精彩。位于昆明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是集医学科学研究、生物制品研制生产和研究生教育于一体的国家级公益性研究所,是脊髓灰质炎系列化疫苗、甲型肝炎系列化疫苗、手足口病系列化疫苗的研制生产基地,为中国本土消灭脊髓灰质炎、控制甲型肝炎流行、控制肠道病毒71型流行作出了重要贡献。云南博浩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则深耕提取万寿菊天然叶黄素产品19年,多年来一直处于该细分领域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位……(记者 杨质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