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无论从政治还是经济上看,推进共同市场建设对中国和东盟而言都很重要。”5月27日,在由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举办的“中国东盟经济关系研讨会”上,郑永年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强调。

研讨会上,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席教授、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在致辞中讲到,“现在世界秩序正处于挑战期”,无论是二战结束以来建立的国际安全格局,还是以WTO为基础的世界经济秩序都面临巨大挑战。

亚洲国家和地区应该如何更好地应对全球政治经济挑战?郑永年谈到,在过去40年里,尤其是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以后,亚洲地区的发展活力是最强劲的;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印度和东南亚国家也在快速发展,“所以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重心在亚洲,这样的情况不会轻易改变”。然而,在经过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近年的新冠疫情危机之后,亚洲国家如何保持并增强经济发展势头与活力呢?

郑永年提出,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和东盟经济关系发展速度非常快,但仍然需要更多经济合作,并不断深化双边关系。他提出,“目前,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进程正加速推进,但我认为这还不够,因此提出了新的想法——‘中国-东盟共同市场’。这不仅能促进地区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还能带来和平稳定。和平与发展两者相辅相成,若没有和平,发展就会受阻;而没有发展,和平就没有办法站稳脚跟。”

郑永年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共同市场的建设对中国和东盟都很重要”。从政治上来看,共同市场为东盟国家提供了一个“不选边站”的机会。从经济上看,在国际贸易摩擦和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中国推动“双循环”需要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而这时候,推进规则、标准、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型开放就尤为重要,它相当于外部推力,能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很好的参考。”从东盟的角度来看,东盟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远没有它们与非东盟国家的经贸规模大,所以东盟本身也有动力进行整合建设共同市场。

他进一步谈到,目前在亚洲区域范围内,已经有包括“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CPTPP、DEPA(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在内的一系列正在磋商中的机制安排,建设中国-东盟共同市场能有效将这些碎片式的机制整合起来,打造区域性的共同标准。要特别注意的是,他认为,“与欧洲不同,在亚洲建立共同市场应该更注重多样性。东盟内部不同国家之间多样性特征非常鲜明,但各国也相互尊重彼此的不同。因此,我们要把重点放在求同存异上。”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