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3月10日,美国加州的硅谷银行宣布破产。

12日,美国监管机构当地时间以“系统性风险”为由宣布关闭又一家银行机构——签名银行(Signature Bank)。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天内,美国相继发生银行倒闭事件,迫使美联邦政府紧急出手,推出一系列措施。虽然有了“托底”,但是硅谷银行破产风波引起的强烈震荡,却没有平息。

美银行业系统危机“由点向面”蔓延

硅谷银行成立于1983年,为全美第16大银行,主要为科技行业的新创企业提供融资。一般认为,这家银行投资相对保守,资产组合风险不高,其资产组合中很大一部分是低风险债券。截至2022年底,硅谷银行总资产大约2090亿美元,总存款约1754亿美元。

3月10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金融保护和创新部以“流动性不足和资不抵债”为由,关闭硅谷银行,并指定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为接管方。

随后倒闭的签名银行,业务涉及不动产和数字资产。根据纽约州金融服务局数据,截至2022年12月31日,签名银行资产总额约1100亿美元,存款总额约885.9亿美元。

据报道,截至2022年9月,签名银行所吸纳存款的将近四分之一来自加密货币客户。

美国纽约州金融服务局12日宣布,依据州银行法,接管“签名银行”,并指定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为这家银行的接收方。

纽约州金融服务局说这样做旨在保护储户,同时正关注市场动向,与其他州和联邦监管机构密切协同,确保受监管实体“健康”,“维护全球金融系统稳定”。

目前,危机在迅速蔓延,并在资本市场掀起巨浪。据最新消息,美国第一共和银行的股票跌幅最大,在盘前交易时段下跌逾60%,而且涉及相当大的交易量。嘉信理财和联信银行均下跌8%,KeyCorp下跌近6%,而美国银行下跌3%。花旗(Citi)在盘前交易时段下跌2.2%。即使是摩根大通的股票目前也下跌1.2%,众多美国银行股遭到了抛售。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美股盘中超过10家中小银行股价触及熔断。另外,市值超1000亿美元的资管巨头嘉信理财的股价也被拖垮,盘中一度暴跌22%,触及熔断。美国银行业系统的危机明显出现了“由点向面”蔓延的趋势。

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对银行业斥资最高的干预

美国社会对银行破产是异常敏感的,因为银行业危机往往被视为国家金融系统性危机的开始。比如,2008年9月15日,负债超过6100亿美元、美国四大投行之一的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事件被认为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失控的标志。

当地时间3月12日,美国财政部、美联储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发布声明称,将采取果断立场行动,通过加强公众对银行系统的信心来保护美国经济,通过允许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完成对硅谷银行的清算行动,硅谷银行储户可以从3月13日即周一开始支取其所有的现金,与硅谷银行破产有关的任何损失都不会由纳税人承担。

经耶伦批准,财政部拟将从外汇稳定基金中拨款250亿美元,作为BTFP的后端,但美联储预计没有必要动用这些支持基金。

这表明,拜登政府已经着手动用联邦政府的力量为硅谷银行“续命”和“托底”,以增强民众对经济与金融的信心。

据美联社评述,在硅谷银行“历史性倒掉”后,美国政府采取的这一系列措施,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政府对银行业斥资最高的干预,以期“阻止一场可能发生的银行业危机”。

作为监管机构美联储难辞其咎

这次硅谷银行的爆雷,表面看只是在美国债务危机、初创科技类企业总体承压、数字资产监管不到位的背景下爆发的偶然事件,但其实质动因则来自美国政府的金融政策。

签名银行随后的爆雷,再次反映了硅谷银行并不是美国监管部门所言之凿凿的“个案”。

媒体报道,据盈透证券集团首席策略师史蒂夫·索斯尼克预测,这场风波后,美联储将进一步加息50个基点的可能性已“不复存在”。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12日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则说,硅谷银行关闭的主因不是技术企业面临的经营问题,而是持续加息。

美联储既要以释放货币的形式实现2%的通胀目标,但随后而来的银行利率上升却又加剧了银行的负债和流动性困境,硅谷银行未能及时准确地调整美债利率的预期固然不容回避其责任,但作为监管机构的美联储也难辞其咎。

三年里,美联储从“大放水”到“高升息”,可谓一顿操作猛于虎,却导致市场风险激增。部分科技行业由此承压,储户外逃直接促成了这一危机。此外,美债利率历史性倒挂造成的结构性风险使金融机构的“容错率”大大降低,这也导致美国商业银行体系面临严重风险。

其实,这显示出了美国货币政策固有的多重困境,即美联储面临的挑战:既要实现2%的通胀目标,又要实现其双重使命中的充分就业,同时还要确保金融体系稳定。这一事件的发生暴露出了美国政府政策以及金融行业的积弊。

美银行业系统性危机没有消除

目前看,对于美国财政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美联储甚至是拜登个人的表态,市场并没有真正买账,恐慌情绪在蔓延,著名银行纷纷中招,危机仍然有接连爆发的态势。美国银行和金融业的爆雷其影响是显著的:

首先,这一事件使得拜登政府必须直面经济政策所带来的金融混乱。拜登政府为了应对债务以及刺激经济而实施的无限制量化宽松政策(加大杠杆),制造货币泡沫并带来了金融层面系统性的动荡。接下来,如何实现金融安全以及加强对虚拟交易的监管,并制定新的立法规范是拜登面对的一个棘手问题。

其次,美国银行业系统性的危机并没有消除。美国大量初创企业由于难以获得融资和新的授信或资金被固化而出现经营困难,这将打击一批初创企业。

在美国以《外国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案》(FIRRMA)切断中国资本对美国初创企业的资金支持渠道后,在弱全球化以及中美在科技领域面临逐渐脱钩的风险下,美国本土的科技初创以及独角兽企业可能会面临一个新的“寒冬”,而这会影响到美国的国家创新能力。银行金融业的危机是美国政府治理危机的一个折射,表明拜登政府在金融治理上存在严重的漏洞。

再者,存在诱发美国经济与社会系统性风险的可能。面对美国政治精英高层就债务上限的内斗,高盛在今年1月底曾表示,全面的债务上限危机可能引发经济衰退。如果真的出现违约,华尔街和普通民众将陷入混乱,且可能会推迟向社会保障受益人、军人和退伍军人支付款项。硅谷银行作为一家专业投资银行的信誉出现危机,可能诱发美国金融领域的系统性风险,或衍生出“蝴蝶效应”推动新的“多米诺骨牌”倒下。

另外,这一事件或促成美国两党新的竞斗。

美国特殊的选举周期以及政治制度设计,使民主与共和两党很难就金融监管涉及的利益和制度等深层议题进行深度合作以及系统性反思政治泡沫带来的金融泡沫。

目前看,金融风暴的症候已经出现,市场已经出现了恐慌,如果持续出现挤兑,那更多的银行会爆雷,而所有这些均将指向美国的虚拟货币监管政策,以及美国国内金融长期的脱实向虚。

美国政府的金融政策不断地在投机式加强监管以及放松监管之间徘徊。面对危机,尽管联邦政府一再强调市场风险可靠,但市场不信任政客的说辞,金融市场继续自发“挤水分”,会掀起新一轮次的风波,后续结果实难预料。而两党围绕金融责任和监管的斗争或许只是刚刚开始。

撰稿/王英良(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国际关系博士生)

(文章来源:新京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