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范欧洲能源业的“雷曼时刻”,德国政府近日完成了对天然气进口商Uniper的国有化。

12月22日,德国联邦经济部和财政部宣布,已经完成对Uniper的收购,持股99%。此前两日,欧盟委员会批准了德国联邦政府对Uniper的融资方案。按照方案,德国政府将立即向Uniper注资80亿欧元,并在2024年之前进行最多不超过265亿欧元的融资。


(资料图片)

同时,欧盟委员会还批准了德国政府对SEFE(Securing Energy for Europe)能源公司63亿欧元的注资计划。SEFE前身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的德国子公司,在俄乌冲突后被德国政府托管。

为挽救濒临倒下的能源企业,法国政府也在行动。今年7月,法国政府宣布将支付97亿欧元以完全控制法国电力公司(EDF)。EDF是欧洲最大的核电运营商,受能源危机影响,公司也处于巨额亏损状态。

安邦智库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魏宏旭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短期来看,欧洲能源危机导致的金融市场风险受到控制,由各国政府对相关能源企业提供资金和融资,可以避免这些能源企业倒下;另一方面,在能源价格趋于稳定的情况下,相关的风险不会进一步扩大。随着市场趋于稳定,未来再次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也在下降,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欧洲的“雷曼危机”正在得到化解。

德国完成对Uniper的收购

欧洲能源危机中,德国最大的俄气进口商Uniper首当其冲。

在5月公布一季度业绩时,Uniper还对盈利前景抱有信心。当时的Uniper已经处于亏损状态,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Uniper调整后息税前利润(EBIT)为-8.29亿欧元,去年同期为7.31亿欧元;调整后净收入为-6.15亿欧元,去年同期为5.94亿欧元。

Uniper表示,收益下降主要是全球大宗商品部门的储气优化所致,并称天然气中游业务的收益将转移到2022年后续季度。Uniper在声明中强调:“这是盈利转移而非亏损。基于对未来业务表现的假设,我们可以确认本财年的盈利预测。”

虽然向市场传递了信心,但危机早已四伏。6月,Gazprom以送修的涡轮机未及时交还为由,将“北溪1号”输气量降至40%,7月,继续减少一半至设计产能的20%。其后,这条自俄罗斯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大动脉几度处于停运状态,遭到破坏后更是短期内复供无望。

伴随着俄罗斯对欧洲天然气供应的大幅削减,Uniper的财务状况愈加灰暗。2022年的前九个月,公司调整后的EBIT为-47.55亿欧元,调整后的净收入为-32.20亿欧元。

Uniper在声明中表示,2022年6月14日至9月30日期间,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减少,第三季度的天然气输送更是完全停止。为履行客户合同,公司不得不在现货市场上以高价购买天然气,公司天然气业务成本因此变得高昂。

对于德国的天然气与电力供应,Uniper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该公司为德国约900个地方市政设施中的420个提供电力或天然气,此外,Uniper还是欧洲第四大储气公司,其储气量约占德国总储气量的25%。

巨大的经营压力之下,Uniper几度向德国政府求救,在全额提取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FW)提供的90亿欧元信贷额度后,Unipe继续向KFW申请40亿欧元信贷额度。同时,Uniper的国有化也被提上议程。当地时间9月21日,德国政府与Uniper达成协议,将斥巨资购买该集团股份并使其国有化。为防止“雷曼时刻”的到来,这一进度条迅速加载完成。12月22日,德国联邦经济部和财政部宣布对Uniper的收购已经完成,持股99%。

在收购完成的前两日,欧盟委员会批准了德国联邦政府对Uniper的救助方案,包括立即增加80亿欧元的现金增资,以每股1.70欧元的价格进行认购,同时还包括高达265亿欧元的授权资本,其中将在2022年底前最多发放65亿欧元,在未来两年将按季度发放最多200亿欧元。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通过的方案中制定了Uniper必须履行的结构性补救措施。根据欧盟的要求,Uniper需要在2026年底前完成一系列资产剥离,包括俄罗斯子公司Unipro84%的股份、OPAL天然气管道20%的股份、BBL天然气管道20%的间接股权、国际氦气业务等。

同时,在2026年底之前,Uniper只能进行必要的收购,比如关系到公司生存或业务脱碳的收购,这些收购也需要得到欧盟委员会的批准。 尽管条件苛刻,但Uniper总算拿到了一张“免死金牌”。

能源企业纷纷“国有化”

欧盟委员会在通过对Uniper救助方案的同时,还批准了德国对SEFE的63亿欧元救助计划。

SEFE前身是Gazprom的德国子公司,在德国天然气供应市场上占有14%的份额。欧盟委员会在声明中表示,伴随着俄乌冲突的发生以及Gazprom的天然气供应中断,SEFE遭受了严重损失。2022年11月11日,委员会允许德国政府接管SEFE的100%所有权,以保障该公司的生存能力和德国的天然气供应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处于能源旋涡之中的法国也正在推进能源企业“国有化”。今年7月,法国政府宣布将支付97亿欧元以完全控制法国国家电力公司(EDF)。法国政府表示,将EDF国有化,是“在气候紧急情况和地缘政治形势要求下,法国做出的强有力决定,以确保法国的能源独立和主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王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将此类能源企业收归国有,其实就是通过国有资金对这些公司注入资金,让企业不至于垮掉,能够尽量维持正常的经营活动,并尽早地度过能源危机。

“政府这些举措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的经营问题,这是毫无疑问的”,王健表示。

魏宏旭也认为,对于企业而言,国有化之后可以获得很多实质性的帮助。一方面,政府对企业提供的财政支持会更为直接,另一方面,也可以以政府信用帮助这些能源企业获得融资,增加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王健向记者强调,将企业收归国有,是政府通过市场方式进行调节的一种方法,主要帮助解决企业的短期危机,特别是涉及到公共基础设施的企业。“日后待能源危机得到化解,企业经营恢复正常,政府也会逐渐把股权卖掉,降低持股比例”。

在欧盟通过的救助方案中,德国承诺在2023年底前制定一项退出战略,目标是最迟在2028年底前将其在Uniper的持股比例降至不超过25%加1股。

政府压力进一步加大

能源企业暂舒一口气的同时,政府压力再添一重。

受访专家提醒,企业危机的化解并不等于能源危机得到有效解决,只不过是将企业的风险转嫁到各国政府身上。魏宏旭表示,将此类能源企业收归国有后,欧洲各国的财政压力将进一步增大,一些债务负担较重的国家可能会有主权债务风险持续恶化的趋势。他强调,风险只是被转移,并没有消失。

在能源危机中苦苦挣扎的欧洲企业众多,除上述Uniper、EDF之外,捷克电力公司CEZ等也在寻求救助。同时,能源交易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逐日增加,挪威国家石油公司Equinor ASA曾警告称,除非欧洲各国政府扩大流动性,帮助能源企业支付至少1.5万亿美元的追加保证金要求,否则欧洲能源交易将面临陷入停滞的风险。

各国政府为此纷纷“出手”。今年7月,CEZ与捷克财政部签署了一项高达30亿欧元的信贷协议;9月,瑞典政府宣布为北欧和波罗的海地区的电力公司提供2500亿瑞典克朗的信贷担保;芬兰公用事业公司Fortum也与政府投资公司Solidium签署了价值23.5亿欧元的过渡性融资安排。

对政府而言,这些投入毫无疑问都将增加财政压力。近日一份德国财政部文件显示,因实施了一系列能源救济措施,德国政府的公共赤字达到4.5%,为最初计算的两倍多。

魏宏旭认为,从政府的角度看,在进行一系列救助的同时,也需要避免风险敞口的扩大。同时他还建议,当地政府对居民能源高费用的补贴,可以以更为直接的方式进行,但仍需要避免补助的无止境增加而成为政府财政的“无底洞”。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