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超100亿美元的收购大单。
周一,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和保险公司Alleghany联合宣布,伯克希尔哈撒韦将以每股848.02美元(合计116亿美元)的现金购买Alleghany公司所有已发行股票。
收购价格较Alleghany公司去年末账面价值高出26%,比上周五收盘价溢价25.3%。周一,该公司股价收报844.6美元,涨24.94%。
这也是巴菲特自2016年以来最大的一笔并购交易,而买的标的又是他心心念念的保险公司。
就在不久前,巴菲特还在2022年致股东的年度信函中表示,在大宗交易方面几乎没有发现让他们“兴奋”的地方。转手,他就溢价买了个保险公司,虽然100多亿对伯克希尔哈撒韦来说可能也不过是就是个小钱。
股神这次出手收购,基本可以总结为:遇事不决,就买保险。
保险是永不过时的产品
1951年,就读哥伦比亚大学的巴菲特某一天对汽车保险公司GEICO产生了莫大的兴趣。
他,一个21岁的小青年,只身前往GEICO想要做一次深入的调查。
一般情况下,小青年们会被老青年们无情拒绝,但谁让小青年巴菲特是GEICO董事长格雷厄姆的学生,瞬间就获得了GEICO财务副总裁的亲自接见,并一见如故,聊了四个小时。
四个小时后,巴菲特就对保险产生了持续终身的兴趣。
他的第一步,就是免费为GEICO写软文,而且自己花一半身家买入股票不算,还免费向他父亲的证券公司推荐GEICO的股票。
次年,他在GEICO上花的钱带来了48.4%的回报率。
GEICO是巴菲特的试水,虽然大获成功,但之后的股价高升,一直让小青年后悔太早脱手,这也奠定了后来保险业务在巴菲特生意中的基石地位。
二十多年后,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再次重仓GEICO,买下其三分之一的股份。这些股份至1995已增值50倍,带来了23亿美元的利润。于是在1996年,巴菲特用23亿美元收购了GEICO的剩余股权,使其成为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全资子公司。
巴菲特曾经说过:保险是永不过时的产品。
现金流奶牛
1967年,37岁的巴菲特在办公室接待了他的老朋友——Jack Ringwalt。
老朋友在办公室当然不是为了叙旧,是为了收购。Ringwalt希望伯克希尔买自己名下的国民保险公司(National Indemnity和National Fire&Marine)。
两个人花了15分钟,敲定了意向,国民保险公司最后以860万美元的价格,投身巴菲特麾下。
这次收购,为巴菲特带来了大量的现金流,也就是保险公司的浮存金。
保户向保险公司缴纳保费后,这笔保费的一部分作为近期的赔偿储备,余下部分就可作为投资的本金,取得的投资收益归保险公司所有。
这笔钱,不仅保险公司使用时不用付利息,甚至还可收取管理费。只要存户够多,保费总额超过之后的赔偿金额,剩下的就都是保险公司的利益,所以资金成本接近于零,甚至为负。
巴菲特称之为“永远不死的奶源提供者”。
利用这笔“奶源”,他又先后买下了GEICO保险、通用再保险,旗下保险业务覆盖车险、财险、寿险、健康险和再保险几乎所有种类的保险业务。
伯克希尔哈撒韦也从一家濒临破产的纺织企业变成了产出源源不断现金流的保险公司。
时至今日,伯克希尔哈撒韦的保险业务主要有四个部分:GEICO、通用再保险、BHRG(旗下再保险集团)和BH Primary(混业独立经营保险集团)。GEICO包揽车险,通用再保险和BHRG负责全球财险和人身险的再保险业务,BH Primary则是负责更为广泛的险种。
这些保险业务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在2021年提供了1470亿美元的浮存金,仅一年规模就增加了90亿美元。
庞大的现金储备加上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才有现在傲绝美股的伯克希尔哈撒韦。
保险帝国再补充
与伯克希尔现有的四大保险支柱不同的是,Alleghany除了保险业务,也玩别的生意。这家集团名下还有房地产公司、钢铁公司、玩具制造公司和殡葬服务公司。
倒是和热爱投资的伯克希尔哈撒韦集团颇有些相似。
Alleghany成立于1929年,最初是一家铁路控股公司,但在经历大萧条时期破产、重整后公司控制人自杀、所持项目宾州中央铁路破产等一系列失败后,Alleghany最终转向保险业务。
它目前主要包含的保险业务包括财产、意外伤害、保证和忠诚保险(surety and fidelity insurance)。
这笔交易预计今年四季度完成,届时Alleghany将作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独立子公司存在。
CFRA研究的分析师Seifert说:“对于伯克希尔来说,在市场仍有增长潜力的情况下,这笔交易增加了它在专业保险和再保险领域的影响力。”
简单概述,伯克希尔横竖就是要在保险这一条道上走到黑。
除了本身的相似性、业务重合度,还有一个可能推动伯克希尔收购Alleghany的原因,大概就是人熟好办事了。
事实上,Alleghany的首席执行长Joseph Brandon曾经是伯克希尔哈撒韦旗下通用再保险的负责人。
这又和巴菲特前几次参与保险公司收购有些相似。
用保险公司产生的浮存金买保险公司,这种套娃买卖不说巴菲特,又有谁能拒绝呢?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