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研究部副主任佩蒂亚·科娃·布鲁克斯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线上采访时说,新冠疫情可能仍然会有某种程度的爆发,导致局部封锁,但IMF预计,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在下半年将会减弱。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5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预计2022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4%,较去年10月发布的预测值下调0.5个百分点。报告显示,尽管变异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将在今年第一季度拖累经济活动,但其影响将从第二季度开始消退。
布鲁克斯表示,根据IMF最新假设,新冠住院比例和死亡人数到今年年底将会显著降低,这也意味着基本上正走向与病毒共存的情况。经济上,IMF预计经济影响会在今年下半年变得不那么明显。不过,她提醒,IMF关于疫情的假设也存在下行风险,不排除出现新的变异毒株的可能性,而这将会对经济活动产生负面影响。
IMF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中指出,除了疫情继续拖累全球经济增长外,通胀高企也继续困扰全球经济。IMF上调了对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今年的通胀预测,预计通胀压力将持续更长时间。在通胀预期保持稳定的情况下,IMF预计通胀将在2023年消退。
布鲁克斯告诉记者,目前来看,美联储的加息路径、速度和终点都不确定,重要的是要保持非常清楚的良好沟通,将负面溢出效应的风险降到最低。报告的更新内容指出,任何对美联储政策变化的误解,都可能给新兴市场的货币、企业和财政状况带来过度压力。
布鲁克斯还提醒,尽管全球经济在持续复苏,各国仍将努力应对这场危机的一些遗留问题,其中之一便是教育领域的损失。她指出,对许多低收入的新兴市场来说,远程教育更不容易获得,疫情造成的教育损失“更明显”,潜在影响“更糟糕”。她认为,未来数年,各国需要付出大量努力来扭转人力资本领域积累的倒退。
IMF预计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将分别增长4.8%和5.2%。布鲁克斯说,中国对新冠疫情的清零防疫政策带来的出行限制、以及财政整顿措施导致个人消费复苏放缓,这是下调中国增长前景的因素之一。IMF建议中国保持中立的财政政策立场,在短期内能够刺激家庭支出,在中长期能够促进经济再平衡,实现经济向更依赖个人消费的方向转型。
她还指出,疫情背景下,中国经济还出现了一些“令人鼓舞的迹象”,体现出向绿色经济转型的步伐加快,这包括在绿色基础设施方面的努力,以及在技术上的投资。她认为,这些投入在未来几十年里将对中国大有裨益。
谈及今年刚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布鲁克斯认为,这一协定将会产生积极效应,是一个好迹象,在贸易领域的合作是好事,IMF对于这一贸易协议“非常支持”。同时她提醒,这一贸易协议不能代替贸易问题的全球解决方案,只能是一个补充。世界贸易组织应良好运作,各国应避免贸易冲突升级,才能促进全球贸易的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