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至6.38左右,突破6月下旬以来6.45至6.5的震荡区间。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日前表示,当前,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价格的指标来看,中国跨境资金流动和外汇市场表现出“双稳”特征。中国的外汇收支形势总体稳定,跨境资金有序平稳流动,外汇市场韧性增强,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人民币汇率将在均衡水平宽幅波动

对于近期人民币的走势,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赵雪情对本报记者表示,近期,在美元指数强势的大背景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坚挺。一方面,中国经济稳健复苏。相较于美国乃至全球,第三季度中国GDP实现同比4.9%增长。此外,前三季度我国外贸增速创10年来同期最高水平,9月进出口顺差达667.6亿美元高位,支撑人民币强势货币地位。另一方面,人民币市场吸引资金净流入。近期,我国国内资金面边际收紧,人民币利率、汇率综合回报率上升,资产估值与波动率处于相对低位,套利交易活跃,北上资金呈现净流入态势。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近期,人民币对美元出现较大波动,一度出现较大幅度升值,主要是受国内因素影响。第一,我国外贸出口表现强劲;第二,近期市场对市场流动性趋紧担忧;第三,美元走势疲软。尽管美元指数运行在94附近,但走势反复;第四,全球投资者越来越青睐人民币资产。

而对于未来人民币走势,周茂华表示,从内外环境看,国内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托底政策“稳”字当头,国际收支基本保持平衡以及欧美政策正常化步伐温和,人民币弹性显著增强,人民币汇率有望运行在合理区间,双向波动常态化。

赵雪情则表示,未来一段时期,随着中美经济金融差距缩小,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特别是加息预期提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显著承压。但是,考虑到中国实体经济韧性、货币政策走向以及美国复苏的结构脆弱性,人民币不具备大幅度贬值基础,将在均衡水平宽幅波动。

外汇市场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对全球金融市场和不少经济体的货币政策都带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近段时间,美联储等海外央行不断发出货币政策转向的信号,部分新兴经济体甚至已经开始加息。

在此背景下,是否会对我国造成影响,又应如何去应对?王春英表示,总的来看,中国的外汇市场抗风险能力比过去明显增强,本轮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不会改变我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格局,也不会改变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态势。

“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对我国经济金融体系带来的外部冲击有限,但需要重点关注三个方面。”赵雪情表示,一是人民币从强势周期进入双向波动阶段,外汇管理政策要随之调整。二是随着国内外周期转换,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我国资金流入有所放缓,可能出现短期资本外流风险。三是外债成本上升,企业“借新还旧”模式难以持续,可能引发部分板块债务风险。

“对此,我国要继续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为经济持续恢复保持必要支持力度,加强短期资本流动监测与管理,注重预期引导,平衡内部发展与外部冲击。”赵雪情说。

周茂华则表示,从内外环境来看,国内疫情防控前景向好基本面平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宏观风险趋于收敛,人民币弹性持续增强,市场预期稳定。同时,国内经济复苏相对领先,货币政策基本处于正常区间,而欧美等经济体政策处于努力摆脱非常规政策状态,海外政策对国内影响有限。

“国内政策仍须以我为主,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托底政策保持灵活适度、精准调控,平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快人民币国际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周茂华说。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