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南渔业养殖产业加快实现陆海联动

“海陆兼修”养出“大家族”


(相关资料图)

一条活蹦乱跳的罗非鱼,从文昌“老家”养殖厂出口到欧美会经历怎样的旅程?11月11日,位于文昌市文清大道的海南勤富食品有限公司加工厂房旁,一辆黄色的大货车缓缓停靠。3名工作人员将一箱箱畅游欢快的罗非鱼卸车,经过检测、过秤、净化,便将它们送进加工车间。

勤富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内,工人在进行罗非鱼取肉工作。记者 傅人意 摄

走进加工车间,一股寒气袭来,这是为罗非鱼出口营造的“氛围感”——制冷保鲜。车间内部,却是十分火热的繁忙场面。记者在现场看到,200多名工人穿着制服、戴着口罩,动作娴熟地对罗非鱼进行取肉、摸骨、分选、清洗、打包等工作。

“从活鱼到半成品,整个流程我们要求在一个半小时内完成,这样才能保证罗非鱼在长途跋涉中仍保留鲜味。”海南勤富集团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巩红霞介绍道,这批罗非鱼将通过洋浦港出口到美国,坐着远洋货轮出海。

罗非鱼是海南渔业养殖“大家族”的重要成员,也是“元老级”成员。尤其是近年来,海南“三鱼一虾一螺”(罗非鱼、石斑鱼、金鲳鱼、南美白对虾、东风螺)迅猛发展,仅罗非鱼鱼苗就占全国市场的26%。

海南勤富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云峰告诉记者,勤富公司已经从事罗非鱼养殖、加工20多年,通过工厂化养殖、和当地合作社合作等方式不断扩大养殖规模,产品远销欧美国家。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额达5亿元,同比增长10%。

如果说罗非鱼是从“陆地上”的养殖厂“游出”海南,“游向”更广阔的国内国际市场。那么,今年以来,海南渔业养殖产业加快实现“陆海联动”,则是不断推动渔业转型升级“往深海走”,养出更多“新成员”。

日前,作为海南首座深远海智能养殖旅游平台,乐东龙栖湾海洋牧场“普盛海洋牧场1号”起网收获了第一批渔获。

距离乐东黎族自治县龙栖湾海岸7.9海里处,这座长86米、宽30米、高18米的“大家伙”半潜在深海里。“这次收获的主要是军曹鱼,鱼肉鲜美,十分紧实!经过7个月的深海养殖,日前该平台捕捞首批渔获约75万斤,基本实现预期产量。”海南普盛海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3月,“普盛海洋牧场1号”平台正式交付使用。4月,3.5万尾鱼苗投入平台养殖。平台搭载智能渔业养殖系统,可实现自动投饵、鱼群监控、水质监测等现代化渔业生产功能,为海洋牧场提供“智慧大脑”,年产鱼类可达120万斤。

“今年,乐东、东方、万宁、陵水、三亚、临高等市县指导企业动工建设一批深水网箱,将有效带动海南渔民‘往深海走’,并以此为依托带动休闲渔业等产业发展,有利于海南渔业产业的转型升级。”省农业农村厅水产养殖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乐东龙栖湾海洋牧场+深海养殖项目2个大型桁架类深远海养殖网箱已交付使用并投产试养。东方深海大型智能渔场建设项目已完成建造进度45%,力争年底交付使用并试养投产,万宁、陵水大型智能养殖平台项目计划在年底前开工建设。

“伴随着一批深海养殖设备‘新军’陆续落地,海南渔业家族将不断壮大。”该负责人表示,今年,省农业农村厅统筹中央渔业发展资金3432万元,继续支持深海远海大型装备养殖项目建设,同时,将引入龙头企业,吸纳更多退养户就业,助力渔民增收致富。

从陆地养殖到深海7.9海里处,海南渔业养殖不仅“往深海走”,还大力依托科技创新发展水产种苗产业,让渔业养殖家族添“新丁”——

今年,中正、晨海、海壹、宝路等4家企业被评定为国家水产种业阵型企业,涌现出了“南海白金鲳”、凡纳滨对虾“渤海1号”、罗非鱼“倍速罗”、凡纳滨对虾“海景洲1号”、金鲳“蓝粮1号”等一批新品种。

另据省农业农村厅提供的数据,2021年,我省渔业经济总产值601.44亿元,其中渔业产值466.49亿元,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23.2%。全省深海网箱养殖规模12465口,位居全国第二。今年截至9月底,全省水产品总产量107.1万吨,其中养殖产量51.24万吨,逆势同比增长6.5%,有效保障水产品稳定供给,为冲刺完成全年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注入“蓝色动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