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如何走好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创新之路?日前,杭州起草了《杭州市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实施方案》《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的若干政策措施》,希望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堵点、痛点,推动高校、科研院所深化与企业的协同创新,形成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发展的合力,共同推动杭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的建设。

创新是第一动力。只有敢于创新、勇于变革,才能突破经济发展瓶颈。近三年来,杭州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6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81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376项;今年1—7月,杭州实现技术交易合同总额609亿元,同比增长82%。然而,杭州的创新链和产业链之间依然存在鸿沟,重研发,轻转化,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快应用、慢研发,技术转化的效果差,这两种倾向不同程度存在,科技成果“有没有成果转”以及“是否转得顺”成为改革的重要课题。

科技成果转化不顺畅,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需求存在不匹配的情况。科技创新不能仅仅是实验室里的“花朵”,而必须将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产业,才能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开花结果”。杭州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就需要以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鼓励自由探索的同时,科研立项应强化成果转化意识,从源头提高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出现大量重复、低质量、缺乏转化价值的成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质量和效率。

一头是科研探索,一头是产业需求。在科技成果转化的链条上,每个节点、每个主体,都不可或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都应发挥好各自职责,才能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和市场需求有机衔接,加速从“0”到“1”的技术突破,进而实现从“1”到“N”的产业化应用。同时,也要创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好政策、好环境,比如,大幅增加科技人员成果转化的激励力度,全面下放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等,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全方位对接,构架杭州发展的“创新矩阵”。(评论员 郑莉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