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孟加拉国的面具脸谱、马来西亚的剪纸风筝、印度的蜡染手工拓印板、泰国的刺绣……走进昆明市盘龙区合虚民族民间文化传习馆,展柜里琳琅满目陈列着各国艺术家赠送的工艺美术作品。一件件充满异域风情、风格迥异的作品背后,是合虚传习馆近年来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一步步发展壮大的印迹。

对外文化交流是合虚传习馆的重要工作之一,多年来,合虚传习馆积极践行文化“走出去”战略,与韩国、美国、英国、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马来西亚、泰国、缅甸、西班牙、巴西、加拿大、德国、法国、俄罗斯、埃及、日本等国家的相关机构开展深入文化交流,在提升中国文化、云南文化亲和力、吸引力、辐射力的探索中作出积极贡献。

合虚传习馆始创于1995年,自2007年起,传习馆更加注重对民族民间文化进行大胆创新。以剪纸为例,2013年,首幅合虚七彩剪纸作品《地出》一经问世便轰动一时,层层叠叠的彩色剪纸既要精确分层,还要严格把握剪纸镂空互相组合时的表现效果,设计与美感并重的合虚七彩剪纸作品,受到国内外剪纸业内的高度好评。合虚传习馆副馆长杨启慧说:“当时《地出》刚展出时,很多老剪纸艺人拿着放大镜来看我们的作品,有的合虚七彩剪纸由20多层剪纸图样装裱而成,难度极高。”

每一门民族民间手工技艺的背后,都闪现着手工艺人的心血与智慧,在不断地挖掘、传承和创新中,合虚传习馆通过主题性创作,让传统手艺既保留了古老文化的“魂”,又在创新中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赋予了民族民间文化新的生命和活力。在这些主题性创作中,合虚传习馆馆长王仲德结合时代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经历,担任总策划和总设计,创作了众多大型主题工艺作品,如《时代的脚步》《我们的节日》《茶马古道》《民族团结跟党走》等等,这些作品生动展示了丰富的云南民族文化,再现南丝绸之路的自然风貌。

近年来,合虚传习馆每年平均至少有8场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一次次精心策划和传播,让大批国外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家、手艺人、爱好者更加充分地交流和融合。2020年,合虚传习馆被昆明市委宣传部、市文联授予“昆明市区域性国际艺术交流中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合虚传习馆也未曾停下对外交流的脚步,而是通过直播连线、线上授课、线上展览、视频录制等方式,把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云南民间艺术传递给更多国际友人。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合虚传习馆为保留下更多的民间工艺做了诸多努力,参与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课题,整理编撰了《中国民间剪纸傣族卷》《中国唐卡集成迪庆卷》《云南百家工艺流程》。在编撰《中国民间剪纸傣族卷》时,王仲德馆长带领传习馆的工作人员,实地走访了云南所有傣族居住地,挖掘民族民间工艺的传承史、口述史、工艺流程及当地的文化生态等一手材料,最大程度还原或保留了传统手艺的文化厚度。

“文化因交流而取长补短,而与时俱进,而活力常新。”王仲德表示,下一步,还将继续扩大线上对外文化交流的范围,计划和加拿大、俄罗斯、瑞士、法国等国家的相关机构开展更加丰富多元的民间文化交流,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云南故事。

云南网记者胡晓蓉邱美华(实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