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艳 见习记者 吴良艺 通讯员 龙美宏

“实在是太方便了,一个窗口一下办好4项业务!”近日,市民王女士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公安局车管、户政、出入境业务大厅,称自己的手提包不慎遗失,包内还有身份证、户口簿、驾驶证和行驶证等有效证件。通过“一窗通办”业务,王女士当场补办了相关证件。


【资料图】

一个窗口、一台电脑、一位民警,既能办理身份证、居住证、户籍业务,还能补(换)领驾驶证、办理护照和港澳台通行证。这是广西桂平市公安局通过“升级、改造、整合”,将原本的“车管+户政”二合一业务大厅升级为“车管+户政+出入境”业务三合一“一窗通办”大厅,率先在广西实现三合一“一窗通办”模式,切实助推公安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

主动探索 提高落实力

今年3月,桂平市公安局党委盘活资源和警力,建成850平方米的车驾管、户政业务服务大厅,打造具有桂平特色的公安政务服务品牌。

7月初,桂平市公安局持续深化改革,在车管、户政、出入境业务大厅设立实行咨询岗导办制统一分流、“综窗+专窗”服务模式,14个综合窗口+6个专业窗口,将车管、户政、出入境等3类共计24项常办、简便业务“三合一”融合到一个窗口办理。同时,按照“减环节、快审批、优服务、高效率”原则,明确 “一窗通办”服务事项的申请条件、办理环节、办结期限等,统一服务标准、规范审批流程。

“一窗通办”的推进难点,在于突破软、硬件兼容问题。每一类公安警种业务都有一个或多个业务系统,业务多、系统杂、不兼容的问题时有发生。

“调试成功!”7月5日,经过技术人员反复测试,实现了车管、户政、出入境3类业务系统在一台电脑上兼容,共享一套采集、打印设备。现在一个综合窗口,一个岗位,一名民警,一台电脑可办理3类警种业务,既节约警务资源,又避免窗口人员频繁调换,影响警务质效,切实把成果转化成为群众办实事的内生动力。

目前,全市形成了以“1个公安政务服务大厅”为支撑点,“25个派出所服务窗口+1个24小时自助便民厅+4个24小时自助便民站”为落脚点的一体化公安综合窗口服务体系。

一警多能 管出战斗力

为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促队建,今年7月,桂平市公安局车管、户政、出入境业务大厅临时党支部成立,临时党支部书记负责管理大厅日常工作,解决警种之间沟通不畅、业务不精等问题,努力构建“党建引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 ‘一窗通办’的推进,对窗口民警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前我负责车驾管业务工作,现在,户政、出入境的多项业务办理流程、需提交的材料都要烂熟于心。”桂平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覃莹介绍。

“一窗通办”就是要打破警种、部门之间的壁垒和地域界限,实现公安服务窗口从“一警专办”到“一警多能”转变,其中,转变思想观念,突破惯性思维是关键。

为做好“一窗通办”工作,大厅内交警、户政、出入境各民辅警多次进行岗位轮转学习,熟练掌握大厅所有业务。同时,制定日常管理制度,真正把规矩立起来,把规范树起来,确保权力“放”得下、“管”得住。

服务满格 焕发创新力

“有什么能帮到您的?”8月2日,在桂平市公安局车管、户政、出入境业务大厅,该局户政管理大队教导员李千里询问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

“请您拿好排队小票,窗口前的显示屏会显示排队情况,注意叫号。”李千里口中的排队小票,指的是桂平公安窗口服务票。办事群众在导办咨询岗取号后,窗口显示屏页面上会显示实时排队和业务范围等情况。

桂平公安积极推行“导办咨询岗”“值班领导”制度,第一时间对接引导群众,进行材料预审、指导群众通过自助业务机办理简单业务事项,既节约了群众办事时间,也提升了窗口民辅警的办事效率。

“这背后其实是桂平公安积极探索出来的业务分流机制。”桂平市公安局负责人介绍。目前,群众可在业务大厅进行24项涉及交管、人口、出入境等事项查询与办理。

“一窗通办”工作深入推进的背后,是桂平公安聚焦群众生产生活所需、优化公安政务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见行见效的有力举措。据统计,7月以来,桂平公安“一窗通办”大厅累计办理业务13402件,群众等待时间缩短25%。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