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为进一步强化街道和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功能,不断推进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建设工作“加油提速”,近年来,昆明五华区护国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有机联结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公共户单位党组织组成了护国街道“大工委”,着力构建起以街道“大工委”为圆心,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同心圆”新格局。通过聚焦融合共建、融合治理、融合服务三方面靶向发力,有效吸纳聚合多方资源力量与护国发展同心同向同行,形成共谋护国发展的整体合力。

据介绍,护国街道党工委将基层治理与各基层党组织发展深度融合起来,联结辖区内单位、行业及各领域党组织构建起街道“大工委”,下好融合共建“先手棋”,实现了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的目标,进一步推进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

按照“组织联建、活动联搞、资源联享、服务联做”原则,以构建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的互联互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为抓手,以聚力发挥辖区基层党组织资源优势为出发点,在充分摸清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各社区党委前期走访摸排实际情况,有效整合辖区内单位党建资源、基础设施资源及其他各类社会资源,共吸纳来自银行、学校、文化、建筑等多个行业内25家基层党组织组成街道“大工委”成员单位。逐步建立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7个社区“大党委”为基础,辖区“N”个共建单位多方参与、优势互补、利益协调、规范有序的“1+7+N”“大工委”区域共驻共建体系,聚力把街道“大工委”建成各领域党组织融入城市基层党建的有效平台,不断激发基层活力,实现基层党组织从“行政末梢”向“治理枢纽”转变,有力推动街道城市基层党建从示范带动向全域统筹推进转变,实现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

街道党工委和各成员单位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和创造优势,把更多的资源、力量、项目下沉、盘活到社区,进一步放大各领域各单位党建“外溢”的效应,形成多元主体共下“一盘棋”的合作局面,不断探索城市基层治理“星”路径,汇聚双向奔赴“新”动能,共融共治、破解社区治理难题,让资源在神经末梢更合理、更高效的配置。

此外,护国街道“大工委”从辖区实际情况出发,在摸清党建资源的基础上,将“群众提需求、单位供资源”的模式转变为“社区、群众和成员单位三方提需求、资源三循环”的工作模式,有效实现资源整合最大化,服务创新项目。同时建立街道党员与大工委成员共同参与的志愿服务队伍,为辖区居民、企业提供社会救助、志愿服务、优抚、文化等菜单式、组团式、开放式服务,真正做到“办实事、破难题、增能效”。充分发挥“大工委”平台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与各成员单位开展更多层次、更多领域的交流,持续聚焦提升基层治理质效。深入推动资源碰撞联合发动,将各成员单位资源力量由单独“鼓声”演绎成“锣鼓大合奏”,通过活动共联、资源共享、事务共商,推动党建全覆盖、资源全统筹、治理全参与。

同时用好“双报到双报告双服务”工作机制,“春城党建新力量”机制等,推动项目清单转化为纾民困、解民忧的“妙策良方”,充分实现基层组织更有力、阵地服务更健全、党群服务更优质的目标,促进城市基层党建上下联动、条块融合、共享共建、互联互动,全面提升区域化党建整体效应。

截至今年7月,街道党工委共组织召开两个季度“大工委”会议,共形成“金融知识进万家”“守护健康先锋行”“青春星服务”等22项特色项目,街道“大工委”成员单位结合“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春城党建新力量”扎实开展好认领项目,不断深化街道、社区和成员单位“治理融合、资源联动”成效,持续拓展“大工委”的创建成果,挖掘出了更多党建联建的特色做法,不断激发共建共治共享活力,构建城市基层党建治理“大格局”。

云南网记者彭锡通讯员柴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