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是当代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为阻止全球气候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再生能源开始逐渐替代火力发电。然而,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受到天气变化影响,非常不稳定,直接用这些不可控的能源来并网供电,将给人们的用电安全带来巨大隐患,2019年8月,英国的两个风电场非正常脱网,引发大规模停电事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威胁到居民的生命安全。

为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安全并网,中国的科研人员想到了利用空气做成“充电宝”,来储存和控制这些不可控的新能源。2021年12月31日,在河北张家口,他们的最新科研成果落地,国际首套百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送电成功,顺利并网。科研人员们为什么要用空气来做储能装置?这种技术的应用将对人们未来的用电产生怎样的影响?

什么是空气储能技术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能量存储系统。

世界上第一座商用压缩空气储能电站诞生在1978年的德国。它的压缩空气储藏室,就在地下600米的盐穴里。

储电的时候,电力驱动压缩机压缩空气,电能转换成压缩空气的势能,这些压缩后的空气,输送到地下密封存储起来,也就完成了能量的存储。在需要供电的时候,释放出压缩空气,高压的空气经过加热,进入膨胀机,变成常压的空气,在此过程中带动发电机发电,空气的压缩势能也就转化成了电能输出。

在中国空气储能有什么用

经过十余年的钻研和创新,中国的科研人员自主研发出“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从2016年至2021年,一座座自主研发的新型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陆续建成。

贵州毕节的1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一天能发4万度(千瓦时)电,相当于3000户普通家庭一天的用电量。位于山东肥城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一期10兆瓦示范工程顺利并网发电,成为国际首台基于盐穴的新型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江苏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供电系统,利用废弃了的千年古盐穴来储存压缩空气,年发电量达1亿千瓦时,全年可节约标准煤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8万吨。

建在河北省张家口的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是全球第一台百兆瓦级别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规模可以达到400兆瓦时。在压缩空气储能领域中,我国实现了从追赶到领先的跨越。

(文章来源:央视科教)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