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月10日,美国劳工部公布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6%,同比上涨7.5%,创自1982年2月份以来(近40年)同比最大涨幅。
通胀“爆表”施压美联储加息政策,根据CME“美联储观察工具”,在CPI数据公布后,3月中旬美联储FOMC加息50个基点的预期概率从之前的24%飙升至54%。
不过,东方金诚评级相关分析师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从1月份的美联储议息会议来看,3月份启动加息几乎已成定局。但对全年加息次数和幅度的判断不宜过于激进。3月份加息50个基点的可能性不高,而下半年通胀压力缓解将令加息的紧迫性降低。全年加息节奏将‘前疾后缓’,预计加息次数在3次至4次左右,到年末加息幅度在100基点以内,收紧力度可能不及预期。”
前述分析师进一步表示,当前决定美联储加快政策收紧力度的主要因素仍是通胀。1月份CPI同比再度创纪录走高仍在基本预期之内,不构成对3月份加大加息幅度的动力。往后看,近期供应链压力指数、供应商交付时间、海运价格等数据均指向供应链问题已开始边际修复。预计通胀压力将在一季度末见顶,但回落速度较为缓慢;下半年疫情缓解叠加基数因素,将有望带动通胀压力显著缓解;全年通胀回落的方向较为确定。
“美国1月份通胀数据公布后,部分市场机构预期激进,例如高盛预计美联储将加息7次。但需要注意的是,美国高通胀不完全是由于需求原因所致,供给制约也是导致高通胀的重要推动力。如果加息次数过多会加剧供给瓶颈,并不利于治理通胀。因此,预计美联储会按照预定节奏加息。”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受1月份CPI同比增幅创新高的影响,美债收益率全线上升。其中,数据显示,10年期美债收益率自2019年8月份以来首次站上2%的整数关口,报2.03%。而2月10日,我国10年期国债数据收益率报2.73%。由此,中美利差收窄至70个基点。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2018年4月份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分论坛上谈到,“目前,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约为3.7%,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约为2.8%,中美利差处于比较舒服的区间”。也就是说,目前中美利差已经跌出“舒适区间”(90个基点)。
前述分析师表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国内货币政策边际宽松态势较为确定,资金面会继续处在偏于充裕状态,市场对进一步降息、降准等货币政策边际宽松措施仍有预期。以上因素决定了国内债市有望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强势运行过程。10年期美债收益率冲高,预计短期内会对国内市场情绪带来一定冲击,但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国内债市走向。
“对我国来说,要密切关注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节奏的变化,提前预判可能会对国内市场带来的扰动,强化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力度,一旦市场预期发生变化,可考虑通过公开喊话等方式引导市场预期,切实做好风险防范工作。”梁斯表示,即使后期美联储多次加息,只要能够有效引导预期,预计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不会太大。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