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2022年国际长臂猿日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海南省图书馆举行,活动邀请了海南长臂猿保护相关单位及科研机构参加。
据了解,经过保护工作的长期开展,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从1980年的2群7—9只增加到2022年4月的5群36只。种群增长呈现良好的状况,总体呈现稳定增长态势。进一步改善和扩大长臂猿栖息地,霸王岭分局补植海南长臂猿喜食乡土树种,自2003年以来,共实施海南长臂猿栖息地生态修复4248亩。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记者 陈卫东 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海南长臂猿是海南特有物种,也是海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启动仪式上,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分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康表示,近年来,为保护好国家公园的旗舰物种海南长臂猿,霸王岭分局采取了实行严格管护机制,将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128.5万亩森林落实到12个管理站29个管护点(含管理站点)和每个护林岗位;成立海南长臂猿监测队,负责长臂猿监测活动,对海南长臂猿5个家庭群及独猿每个月不少于10天的日常现场监测等六大措施,使得海南长臂猿保护工作能力得到全面加强、种群数量得到有效恢复、栖息地质量得到逐步改善等成效,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已呈现快速恢复的良好态势。
陈康介绍,为调查掌握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和结构动态,进一步深入开展海南长臂猿研究提供详实的基础数据,霸王岭分局还与中国林科院、海南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应用新技术进行海南长臂猿监测试验,通过红外相机对海南长臂猿种群及个体进行全天候追踪监测。
“通过录音机声音检测、声音回放,分析群体鸣叫特征,对监测新的群体有重要价值;无人机搭载热红外线成像仪,可有效探测群内个体数量和过夜行为;红外相机、智能监测系统,辅助人工常规监测,探测罕见行为。”来自海南大学林学院的陈远博士向大家分享了海南长臂猿新方法探究。
海南大学陈远博士介绍海南长臂猿。记者 陈卫东 摄
陈远表示,为促进海南长臂猿的保护,需结合新的方法,持续开展长臂猿种群规范化、常规化科学监测。下一步将探索现有栖息地维持机制、退化栖息地恢复策略;规划和建立生态廊道,连通片段化的栖息地;科学种植食物树种和过夜树种,改善栖息地质量。
10月24日,“2022年国际长臂猿日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海南省图书馆举行,活动邀请了海南长臂猿保护相关单位及科研机构参加。
据了解,经过保护工作的长期开展,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从1980年的2群7—9只增加到2022年4月的5群36只。种群增长呈现良好的状况,总体呈现稳定增长态势。进一步改善和扩大长臂猿栖息地,霸王岭分局补植海南长臂猿喜食乡土树种,自2003年以来,共实施海南长臂猿栖息地生态修复4248亩。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记者 陈卫东 摄
“海南长臂猿是海南特有物种,也是海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启动仪式上,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分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康表示,近年来,为保护好国家公园的旗舰物种海南长臂猿,霸王岭分局采取了实行严格管护机制,将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128.5万亩森林落实到12个管理站29个管护点(含管理站点)和每个护林岗位;成立海南长臂猿监测队,负责长臂猿监测活动,对海南长臂猿5个家庭群及独猿每个月不少于10天的日常现场监测等六大措施,使得海南长臂猿保护工作能力得到全面加强、种群数量得到有效恢复、栖息地质量得到逐步改善等成效,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已呈现快速恢复的良好态势。
陈康介绍,为调查掌握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和结构动态,进一步深入开展海南长臂猿研究提供详实的基础数据,霸王岭分局还与中国林科院、海南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应用新技术进行海南长臂猿监测试验,通过红外相机对海南长臂猿种群及个体进行全天候追踪监测。
“通过录音机声音检测、声音回放,分析群体鸣叫特征,对监测新的群体有重要价值;无人机搭载热红外线成像仪,可有效探测群内个体数量和过夜行为;红外相机、智能监测系统,辅助人工常规监测,探测罕见行为。”来自海南大学林学院的陈远博士向大家分享了海南长臂猿新方法探究。
海南大学陈远博士介绍海南长臂猿。记者 陈卫东 摄
陈远表示,为促进海南长臂猿的保护,需结合新的方法,持续开展长臂猿种群规范化、常规化科学监测。下一步将探索现有栖息地维持机制、退化栖息地恢复策略;规划和建立生态廊道,连通片段化的栖息地;科学种植食物树种和过夜树种,改善栖息地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