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原标题:《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发展报告2019-2022》发布,国家公园设立以来——
至少已发现28个野生动植物新成员
图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 记者 李天平 摄
10月11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在海口举行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开发布《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发展报告2019-2022》,该报告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的建设历程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是我省首份关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综合性研究报告。
报告指出,3年来,海南热带雨林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为野生动植物创造了更大更好的生存条件。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从2019年的4群30只,增加到2022年的5群36只。此外,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设立以来,至少已发现28个野生动植物新成员,包括9个植物新种、6个动物新种和13个大型真菌新种,许多昔日销声匿迹的野生动物重返家园。
根据科研部门对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初步调查,海南热带雨林中维管束植物有3600余种,隶属于220科1142属,其中428种为海南岛特有植物。此外,成熟的热带雨林可储存的净碳量达每公顷340吨以上。初步测算,海南每公顷热带雨林1年平均可吸收1吨到2吨碳,且碳汇能力随雨林植被生长逐年增长,年均增长3%到4%,将助力海南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设立以来,海南着力健全体制机制,构建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以海南长臂猿保护研究为例,海南以项目合作方式,充分调动公共部门的资源,广泛与国际合作,加强当地社区的保护意识和实地参与,汇聚了国内外专家智慧,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方案。2021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这套“海南方案、霸王岭模式”,获得国际保护组织和专家的高度评价,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成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的一个成功典范。
“这份报告汇聚了海南成果和经验,是一项公共产品。”海南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海南自由贸易港研究中心主任黄景贵教授说,报告将进一步增强社会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推动海南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