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鄂尔多斯大地,柳绿花红,天朗气清。
6月16日,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正式揭牌。
成立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是鄂尔多斯市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要求引育高端人才的重要成果,也是鄂尔多斯全面落实“科技兴蒙”行动的有力实践。
(资料图)
高位谋划推进 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坐落在乌兰木伦湖畔的鄂尔多斯人才科创中心,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人才科创中心,成为城市建筑的新地标。40层、7.6万平方米的空间里,设有“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顶尖人才团队工作站、科技大市场、人力资源孵化基地等21个功能区及配套设施,可满足70余家企业、1300余名高层次人才同时办公的需求。人才科创中心围绕全市“构筑四个世界级产业”目标任务,为符合条件的科创人才团队、项目提供一流服务。
鄂尔多斯积极打好组合拳,推进创新生态开放融合,推动政策、资金等多点发力,构建全要素创新生态链。组建由鄂尔多斯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市人才科技创新工作推进专班,建立市委市政府月调度、部门周调度工作机制,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书记专题会议16次,听取调度人才科创工作进展情况。鄂尔多斯市委书记李理多次带队拜访院士专家,与高水平科研机构负责人交流洽谈,组织制定人才科创平台“1+2”建设方案和高新区、零碳产业园等建设规划,现场调研督导重大人才科技项目建设。出台人才科技工作考核评估细则,强化目标、过程、结果全程跟踪问效。
强化政策供给 支持产业发展
人才是社会发展进步最宝贵的资源。鄂尔多斯求才若渴,人才群贤毕至。先后出台人才新政30条、科技新政30条,配套制定50余项实施办法和细则,累计为企业兑现政策资金3.82 亿元。制定《建设全国一流 创新生态实施方案》,实施人才和科技创新驱动三年行动。建立常态化政策评估机制,聘请第三方机构每季度开展综合评估,修订出台事业单位引才、博士培养资助等办法。建立财政科技投入刚性增长机制,2022年,全市财政科技支出12.1亿元,同比增长48%,居全区首位,带动规上企业研发投入79.1亿元,同比增长3.6%。2023年,全市财政科技预算16亿元,同比增长33.3%。
在内蒙古伊泰煤基新材料研究院的实验室里,科研团队正在对煤基特种蜡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分析。从原料分析,实验室小试、中试到最后的成果转化,经过5年艰苦攻关,研究院最重要的科研产品特种蜡——相变蜡近日实现了工业化转化。5年来,通过自主研发,实现了从一块煤到特种蜡、溶剂油、高碳醇等40多种精细化学品和新材料的工业化生产。目前,研究院共有科研人员56人,累计获得政府资助科研经费8000万元、奖补资金1600万元,获批各级科技项目8项,申请专利134项,科技成果转化40余项。
人才工作破题起势 院士实现零的突破
筑巢引凤,为我所用。鄂尔多斯市以自治区“千人计划”“万人计划”行动为引领,采取“一事一议”引进顶尖人才、团队,引进金之钧、武强2位院士,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聘请21位院士为市政府特聘科技顾问。新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引进正高级职称紧缺人才22人、研发人才46人。举办“暖城之邀—招才引智进高校”等春季招聘活动148场,达成就业意向1.5万人。开展名校引才专项行动和市直单位“一博三硕”引才行动,引进硕博研究生1074名、重点高校本科生262名。深化拓展与大院大所的交流合作,推动清华大学在该市设立化工、能源教学实践基地,揭牌成立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鄂尔多斯研究院,与中国地质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合作共建研究院。
今年以来,鄂尔多斯市把“人才鄂尔多斯”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走好新路子、建设先行区的“双一号工程”来抓,全力打造祖国北疆人才“硅谷”。
围绕重点产业延链编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和高水平人才名录, 新引进专业技术人才13万人、高技能人才5800余人。在全区率先启动实施6个重大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研发投入1.2亿元,给予10个科技领军人才项目和18个产业创新创业团队经费支持。持续放大“人才+科技+项目”联动效应,推动“沙漠土壤化”生态综合治理、煤炭清洁转化与可再生能源低碳融合等一批高层次人才项目落地实施。创新基础不断夯实、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创新生态持续优化,电石法PVC无汞化生产、煤基纳米碳氢燃料工业化制备运用等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全球首套万吨级二氧化碳制芳烃等项目扎实推进,全国首创抗脑胶质瘤新药等项目建成投产……鄂尔多斯的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正在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跻身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市。(记者 王玉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