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如今,短视频对青少年的影响正在逐渐加深。看短视频的过程中,有的同学跟随专家学者、科普人员,发现了“星辰大海”;有的同学则被搞笑视频、热门段子吸引,占据了碎片化的时间。面对手机“拿得起、放不下”的尴尬局面,很多市民比较苦恼。
“我骑电动自行车送孩子上学时,在路上会看到有的孩子坐在电动自行车后座上玩手机。凑近点发现,孩子是在‘刷’短视频!”市民张女士说,她并不赞同这些家长的做法,即使孩子索要手机,也应该引导孩子,对短视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应该在短暂的上学路上,用短视频填满碎片化的时间。
青少年与短视频应保持怎样的距离和关系?这已成为许多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一个短视频时长通常在15秒到60秒不等,标题和视频前几秒很吸引人的眼球,让人忍不住继续往下看。手指一滑,又是一个新奇的视频,看似每个短视频时间不长,但是如果一个接着一个,一小时‘一晃而过’。”市民乔女士说,每到周末,孩子放学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躺到沙发上“刷”手机,一“刷”就是一个多小时,有时候提醒他不要“刷”了,他还跟家人闹别扭。
采访中,和乔女士有同感的市民还不少。然而,也有一些市民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手机其实像一把‘双刃剑’,主要在于你如何正确使用它。比如,有些短视频很有知识性,非常有价值。我们每周末都会和孩子一起看几个专家学者、科普人员发布的短视频。”市民刘先生说,他们看的短视频里,涉及历史知识、名家诗词、科学实验、航天知识等,他和孩子都受益匪浅。
“平时学习累的时候,我就会去看一些课外书籍,用来缓解一下疲劳;或者到户外跑一圈,活动筋骨。我偶尔也会在手机上,看一些科普视频、文学视频、历史视频。”中学生苏同学说,中小学阶段正是获取知识的时候,短视频上的一些内容可以在无形中拓展知识面,适当看看对学习生活也是有帮助的。
随着新媒体及自媒体越来越发达、覆盖面越来越广泛,短视频也随之成为人们消遣娱乐的重要形式、渠道和内容。
“但是,良莠不齐的视频内容和对短视频的依赖也给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了困惑、困境和困难。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和使用短视频,已经成为家庭教育刻不容缓、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宿迁教育界人士曹志成建议,作为家长,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孩子,与孩子共同成长。
首先要清醒认识到,短视频是认识世界、关注现实、娱乐身心的一个窗口。同时,也必须要懂得,青少年特别是低龄儿童长期长时间观看短视频不利于智力发育,不利于形成系统思维、培养专注力、生成记忆力等。青少年由于识辨能力、自控能力不强,身心健康和价值观也容易受到影响。
其次,家长要注重以身示范,不要成为手机控、短视频控,即便观看短视频,也要精选内容,与孩子一起探讨,给予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引导。家长最好能够与孩子养成共读经典书籍的良好习惯,通过高品质的亲子共读,挤压碎片化的短视频消费时间和空间。
此外,家长要尽可能与孩子做知心朋友,多到大自然、博物馆、文化馆、体育馆等场所,锻炼身心、陶冶情操、砥砺品格,向上、向真、向美。(记者 杨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