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年来,昆明市寻甸县六哨乡在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实现产业化转化的过程中大胆探索,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取得了丰硕成果。

六哨乡地处高寒山区,居住着汉、彝、苗三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的37.5%,孕育着充满特色风情的文化资源,五色斑斓、丰富多彩的民俗、建筑、饮食、手工艺品、非遗技艺等,凸显了民族文化资源的“富矿”。

“乡村有大美,但只有善于发现美,才能使资源变成产业。”六哨乡乡长周梦雪介绍,准确认识本土本乡的文化资源禀赋,在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实现产业化转化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大胆探索。举办了三届“洋芋文化旅游美食节”,吸引省、市内外客商到六哨观洋芋花海、品洋芋全席,带动了当地马铃薯、萝卜、矿泉水远销广东、上海等地,仅马铃薯、萝卜人均增收1.8万元。每年举办“彝族传统立秋节”,通过“彝族祭山仪式”“非遗文化展示”“牛王争霸赛”“篝火晚会”等系列活动,深挖历史、红色、民族、民俗等文化内涵,整合现有黑颈鹤、马缨花、洋芋花、横河红军烈士墓等旅游资源,形成节日品牌效应,带动发展旅游、餐饮服务业增收。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兴盛。”六哨乡宣传委员胡桂箭说,为了把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创建“魅力彝乡生态六哨”微信公众号,加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移风易俗等宣传力度;通过院坝座谈会,汉语、彝语双语宣讲活动等形式,开展各类学习教育宣讲;启动“党建+志愿服务”“互联网+统战”模式;带头参加“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环境保护、为困难家庭助耕等志愿服务,动员少数民族群众开展“庭院扫除”活动,将尊老爱幼、乐于助人、服务群众等行为纳入“十推广”红榜张榜表扬,引领法治、文明、和谐乡风。去年,连续保持“零信访”“零上访”记录“零刑事案件”发生,卡西村、宽海子村、龙泉村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村。

“文化因独特而充满魅力”。六哨乡党委书记张俊表示,在乡村振兴的事业里,我们要结合实际,重视和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共同绘就新时代更加绚丽美好的乡村画卷。

云南网通讯员吉命古汗摄影报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