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2022年,石林彝族自治县(人参果)被列为2022年度云南省“一县一业”特色县,为抓实“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全力推动石林特色优势品牌打造,全面助推乡村振兴,石林县立足实际,始终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思路,牢牢把握昆明市“春城产业导师”引进工程机遇,着力破解高层次人才引进难题。

“春城产业导师”于德才助推石林人参果产业发展

人才因产业而聚、产业因人才而兴。石林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深入开展“当好排头兵”大讨论大竞赛活动,充分结合人参果产业发展需求,将人才工作规划部署与落实全县组织工作重点任务深度融合,立足发展所需,深入研究对策,到一线、找问题,访专家、找办法,按照“两个一半”的工作要求切实推动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经多方走访对比和组织推荐,成功柔性引进长期从事生物技术、植物脱毒苗木等领域研究的云南农业大学副研究员于德才,于德才教授及团队的加入,让人参果产业以“人才+科技+产业”的模式全力推动品牌做优、产业做强。

“春城产业导师”于德才助推石林人参果产业发展

在石林人参果科技小院、西街口人参果种植聚集区等地,时常能见到农业技术专家于德才的身影。于德才既是通过柔性引进方式受聘于石林厚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高层次人才,也是今年该县被授予“春城产业导师”称号的专家人才。于德才说:“能够被授予‘春城产业导师’这份殊荣,是政府给予的信任和支持,所承载的责任和力量是推动我干实事,谋发展,搞研发的动力源泉。”

当好人参果产业发展“催化剂”。2022年10月28日,第八届中国石林人参果文化旅游节在石林县西街口镇启幕,县委人才办积极邀请于德才到活动现场,对人参果种植农户、种植合作社及相关产业人才现场讲解此前多次实地调研收集到的人参果种植问题,他走进人参果主产核心区,从育苗、栽培、管护、环境变量等方面着手,向农户深入科普人参果种植相关知识,并实地开展田间技术指导,有效破解人参果种植品种混杂、僵果频产、着色不良等问题。“我多次到田间地头,看到大部分种植的人参果挂果率低,受虫害严重等问题一直存在,严重制约着人参果产业的发展,自己就想通过专业技术为石林人参果产业发展贡献力量,为老百姓增产增收赋予科技的力量”,于德才开心地说道。他立志要在这片喀斯特土地上发挥好科技领军人才的作用,争做推动石林农业产业发展“专业好、教学好、服务好”的“三好”专家,积极为石林县人参果等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春城产业导师”于德才助推石林人参果产业发展

种好人参果产业发展“防护林”。自1995年石林县首次引进试种人参果至今,已有近30年时间,但其间烂果、低产、病虫害等系列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种植户。为进一步提高人参果种植的产出率,保持优良品种特性,于德才多次到种植一线和分拣中心实地调研查看,并根据调研结果,充分利用自身植物病理专业知识,结合植物脱毒苗木研究内容,组织开展石林县西街口人参果健康种苗研发工作,研究建立了人参果健康种苗生产技术体系,有效避免农作物受到病原菌侵染,有力推动人参果种植品质提升、产量增加,大大减少肥料和农药的施用量,为种植户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也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和生态环境保护贡献力量。于教授及他的团队在脱毒苗培育、日常管理方式等多领域带来的创新成果,种苗质量提高了,经过搭架引蔓栽培技术指导,现在人参果减少了虫害、提高了挂果率、增加了产量,2022年西街口镇大部分种植户亩产从去年的不足1.5吨提升到今年的2吨多,花斑好、果型正、甜度高,价格也在逐年上涨,均价能达到三四元一公斤,优质果收购价可以达到七八元一公斤,农业科技的加持,让农户的种植信心更足了。

“春城产业导师”于德才助推石林人参果产业发展

挂好人参果产业发展“升级档”。人参果产业发展带来的成效在石林大地上逐年凸显,被誉为“中国人参果之乡”的西街口镇,种植规模达10万亩以上,带动全县种植面积达15万亩,2021年以来,西街口的村子已有1300多座新房子拔地而起,广大人参果种植户搬进了新房。石林县人参果资源禀赋好,种植规模庞大,科技支撑有力,销售渠道多元,但仍然面临产业转型的发展瓶颈,于德才及团队充分发挥““春城产业导师”+技术”的科技赋能作用,以产业先行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产业发展路径,研讨商榷人参果衍生产品开发方向,抓品质扩规模、抓品牌树标杆、抓市场促经济,奋力构建人参果产业全产业链条。目前,石林人参果已研发出酒类、饮料、果脯、凉茶、盆景、保健品、休闲食品等十多个门类,二十多个深加工产品,直接带动产业经济收入突破15亿元大关,人参果产业发展更加活络,产业链条愈发健全。

下一步,石林县将充分发挥人才加持的优势,依托科技赋能产业发展平台,进一步发展壮大石林人参果产业,向着百亿产值奋斗目标阔步向前。

云南网通讯员 朱钰

推荐内容